玉米单粒精播栽培技术要点

时间:2022-04-01 03:57:16

玉米单粒精播栽培技术要点

[摘 要] 玉米是粮中之中,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非常乐观。市场容量大,产量高。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正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为了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对严谨米的栽培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义县玉米生产现状和特点,探讨了玉米单精播的技术的实用性和技术要点。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技术 单粒 精播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162-02

引言:玉米是义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效益和播种机械化的全面提高,玉米的播种面积也逐渐增大,为提高玉米产量,适应我县玉米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对玉米种子质量指标和栽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而研究出的玉米单粒精播技术,是玉米栽培技术上的一次创新研究,对提高现展和玉米生产水平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一、玉米单粒精播的优缺点

1. 优点

其一是节省种子,单粒播种每666.7m2要比传统播种用种量节约1.0-1.5kg左右,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二是没有多余的苗争水争肥,使幼苗能充分利用肥水,提高幼苗整齐度,不需间苗,定苗,可保证苗齐苗壮,早生快发,不存在伤根的现象,有效提高了品种的综合抗性;其三是省工省时,单粒播种,不用定苗、间苗,减少了农民的生产用工的时间和辛苦;其四是与单粒播种的玉米田喷施玉米专用除草剂的时间一般是与播种同步或者在播后苗前,而不需要间苗和定苗就不会破坏除草剂药层,保证了除草剂的药效;其五合理的控制密度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单粒播种可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确定合适的行距和株距,为玉米植株通风透光、均匀良好的吸收营养成分创造了条件,使其能更好的发挥品种的产量优势 。

2. 缺点

单粒播种也有其不容忽视的缺点,由于受播种方式、土壤质地、种子质量和墒情等诸多条件的影响,一次播种很难使苗出齐出全。一些出土能力差和粉质的种子在抢茬直播,播种后直接浇水造墒的情况下影响会较大。若种子的饱满程度不一则不能唯田间苗齐苗匀苗壮。若出芽率达不到高标准和规格,则容易造成缺苗断垄。若种子纯度不高,则会导致田间存在大量自交苗、杂株,影响产量。

3. 综合优化分析

综合单粒精播的优缺点来分析,它要保证在适宜密度范围内,生产种子的出苗率和纯度。玉米生产种子的纯度和最高发芽率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中纯度要>97%,发芽率要>94%,才能使农民放心播种。另外,大田应用面积中采用单粒精播技术的应小于30%为宜。

二、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

首先,对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地块来定,水肥条件好的可选用耐密的品种,水肥条件一般的地块应选择对种植密度较低、抗旱耐瘠薄的适栽品种。其次,对种子的要求。单粒播种的玉米种子发芽率>95%,净度>99.0%,纯度》98%,种子要均匀、饱满,无瘪粒、小粒、霉变、虫蛀粒和机械操伤率。对买回的种子一定要再精选,并经过充足的阳光晾晒,提高发芽势。

2. 精细整地

播种前最好经秋灭茬、秋深耕、秋整地,土层形成上虚下实,创造良好的土壤墒情,蓄水保墒 、预防春旱。并使土地平整、无大的根茬和土块,从而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率。

3. 机械适时播种

在生产实践中应选用性能稳定、下籽精准、适用范围广的单粒播种机械,并以品种发牙率与适宜密度之比来确定播种密度。最适宜的播种时期是为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地表温度稳定在10-12度时播种。应注意播种深度在5cm左右,并做到行距一致、播深一致、覆土一致。

4. 合理密度

其一要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种植密度,对于地肥、施肥量又多的高产田,要选用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的耐密品种,宜密植。对于施肥量较少、地力较差的地块,应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下限值,不宜太高。其二,根据品种特性来来确定种植密度。对于抗倒能力稍差但株型紧凑或耐密性较差的品种,种植密度以每666.7m2内3500-3800株为宜。对于品种耐密性差,植株高大,叶片数多且较平展的品种,种植密度应以666.7m2内3000-3300株为宜。对于耐寡照、肥料响应能力较好、密度适应范围较大、植株紧凑型、根系发达且坚茎干、开叶距、叶片上冲、低穗位等诸多优点的品种,可每666.7m2内种植4000-4500株。其三,根据土地类型确定种植密度。对于通风差的低洼地和透气性差的黏土地,宜稀一些。对于通风透光条件好的阳坡地种植密度宜高。对于透气性好的沙土或沙壤地,宜密些。

5. 科学施肥

根据肥料有效养分含量和产量来确定施肥量,要增施有机肥,深施底肥。为了避免烧种,种、肥要隔离。追肥时要采用刨坑穴施或垄沟深追肥,并覆土盖严。

6. 田间管理

6.1化学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应使用玉米专用化学除草剂在地表墒情好、下午16时后或早上9点之前、无风天气进行土壤封闭,严格按使用说明用药,不漏喷、不重喷,在气温太低时不能使用除草剂,以免影响药效。最好能使用喷施除草剂和播种能同时进行的机械。

6.2中耕除草

中耕次数要根据杂草多少及土壤的板结情况来确定,一般在保证不伤苗断根的前提下,在出苗后至大喇叭口其前进行2-3次中耕,以保证土壤疏松。

6.3防治病虫害

在苗期,应选用50%甲拌磷乳油或50% 辛硫磷乳油等药剂灌根,或在幼苗周围撒毒土进行防治小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对于玉米丝黑穗病或地下害虫等病害曾经发生较严重的地块,应选购种衣剂处理过的对防治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等病害效果好的种子。

7. 适时收获

改变过去去“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为“苞叶干枯、籽粒基部出现黑层、籽粒乳线消失时收获”,这时玉米进入完熟期。主要特征是玉米苞叶枯黄、变白、松散、籽粒变硬发亮 ,“乳线”消失,籽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此时收获,玉米的千粒重和产量都能够达到最高。

作者简介:朱庆杰,男,1964年2月,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上一篇:杨梅标准化生产技术 下一篇:浅谈农村微耕机的安全管理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