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研究

时间:2022-04-01 02:07:36

高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研究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素质构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当以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培养培育模式。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已经成为评价高职院校办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构成

“双师型”教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师资类别,是适应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的具有特殊素质和能力的教师。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 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师者”则应当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教书育人能力,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言传身教进行职业指导,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集学校教师与企业主管双重身份于一体的教学优异性。

2.全面的专业素质

较差的同学相比,具有较高的隐性职业素养。较高的隐性职业素养可以支撑他们在各个领域中努力拼搏,提高显性职业素养,从而获得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隐性职业素养与显性职业素养的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探索隐性职业素养对职业素养的推动作用,下面对隐性职业素养总评分、显性职业素养总评分、职业素养总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隐性职业素养与显性职业素养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95近似于高度相P的关系(0.8

上述结果说明: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即提高高职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不能只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上下功夫,隐性职业素养与显性职业素养相关紧密,只有在优良的思想品德、较高文化修养、强大的身心素质的推动下,高职学生通过努力拼搏,才可以在职业技能领域取得较高成就。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职教育的新趋势应从“以就业为导向”回归到“育人为导向”,应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使高职学生更好地为我国的产业转型服务。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多方位协同创新提升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JY-2014-B-b109),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Yq2014002)。]

参考文献:

[1] 郑荣奕,陈燕燕.高职生职业素养评价模型研究[J].职教通讯,2016(11).

[2] 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

[3] 陈淑玲,陈斌.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4] 王燕. 高师生教师职业素养观的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5] 张寿三.职业素养――管好自己的饭碗[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9.

上一篇:风险信息、风险感知与火灾防范行为 下一篇:乳妈妈都会遇到的哺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