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综合性设计性运用思索

时间:2022-04-01 10:54:37

诊断学综合性设计性运用思索

诊断学是医学生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是学生从学校理论学习阶段向医院实践阶段过渡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学习其他临床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利用实验教学从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着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组成合理的教学体系。尝试在诊断学教学中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实验背景和方法

1.1实验背景

实验对象选择我校2008、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生,由于本学年学生已学习人文科学及医学基础知识,实验分别于2009年春季及2010年春季两个学期依次展开。

1.2实验方法

教学组教师商讨、选定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实验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实验项目内容要求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实验设计、实验实施方案,组织学生选取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及交流讨论,批改学生报告,完成实验成绩评定Ⅲ。教师要明确目标,及时掌握实验进程,准确地进行示范并纠正错误,保证实验进程的顺利进行。

2教学实施及评价

2.1教学实施

根据诊断学实验项目特点,选择三项具有代表性实验内容,如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等,组织学生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及专科知识检索文献,设计典型病例和实验实施方法,组织学生分组,以病人和医生角色扮演形式完成收集一般资料及体格检查过程,给出明确诊断及治疗措施,解决病人健康问题。实验完成后,学生小组交流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教师给予点评,并回答学生提问口]。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实验报告,指出不足,并且按照实验成绩评定表给予学生实验分数。

2.2教学评价

学生该项实验成绩应分为二部分,一部分依据实验成绩评价表给予学生实验设计、实施及实验结果总评分,另一部分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完成程度给予分数,两项结果相加是学生该项目的得分。

3教学效果

3.1教师评价

任课教师普遍认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改变了以往沉闷的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综合性上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社科、生理学、实践技能等综合知识,在设计性上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3.2学生评价

在学期实验结束后发出的调查问卷中,82的学生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式表示认同,认为能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解决复杂的实际医学问题上加强了锻炼,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都乐于参与到实验的设计及实施中来,既学习了知识,又增加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机会,希望增加实验开设项目,增加学时。

3.3成绩评价

在学期末学生实验考核中,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项目考核成绩均较未开设的实验项目分数有所提高,且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也较未开设的实验项目完整,内容更加准确。

4讨论

4.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教学全过程,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实验,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某些平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现象把握事物内在的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设计病例,解决患者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医生的角色。

4.2提高教学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病例及实施方案,切实参与到实验中来,更加深刻体会到实验的要求及预期目标,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4.3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教师要付出比普通实验更多的工作量,要教学组讨论开设实验内容,预期要达到的效果,制定出分数评定标准及考核方案。查阅资料,指导学生正确的选择病例,设计实验过程,把握学生实验实施进程,对学生的不足予以指正,解答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E。为学生完成实验起到指导和点睛的作用,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了解最前沿的医学进展,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在诊断学中的教学水平,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综上所述,在诊断学教学中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效果好,可以推广使用。

上一篇:诊断学教育结合人文教育 下一篇:农业专业学生心理问题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