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31 08:46:18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

摘 要 通过营造学习氛围、优化导入设计、精选教学素材、活用教学方法、锤炼教学语言等方面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政治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主渠道。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进行了五方面尝试、总结。

一、营造学习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对话互动、情智同步发展的交往过程。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在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绪、表现自己的才干,张扬自己的个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上教科版八年级第十课第2个小标题《珍惜劳动成果》时,我首先引出了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悯农》,让学生体会农民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又设计了人人参与的调查活动,调查本校师生对粮食、学习用品、教育器材等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浪费现象,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学生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自己所观察到的浪费现象,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发表看法。从而在快乐中学习,既营造了学习氛围,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课堂上把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展示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老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

二、优化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例如在讲到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二课第2个小标题《与法同行》时,借用“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俗语,从而导入新课。

三、精选教学素材,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精选教学素材,设计问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素材时,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结合国内外的重大时政热点以及社会焦点问题,从教学的重难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讲教科版九年级第十四课第1个小标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呈现材料,设计问题:2011年2月14日上午,日本公布了2010年GDP总计为54742亿美元,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因此,有人认为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了。请学生加以辨析。

四、活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学生能获得较为充分的参与机会,通过自己观察、分析、归纳、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上教科版九年级第十六课第2个小标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我们武胜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如何保护好武胜的环境,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学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有的说武胜街头的卫生;有的说整个城市的绿化;有的说随意排放污水……

五、锤炼教学语言,点燃学生的智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思想政治教师只有尽力锤炼好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具体”,创造课堂教学的语言美,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感染,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点燃学生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讲到教科版九年级第二十三课“通向理想之路”时,我巧妙运用古诗文来激励学生实现理想要矢志不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讲到教科版九年级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中的“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这一必要性时,我向学生提问:“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活条件也好了,还有必要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吗?”先让学生思考、分析,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再语重心长进行总结:“无论是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还是从现在的基本国情看,这种精神都不能丢。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人还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纵观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条件好多了,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面临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艰巨任务。我们要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业实践取得成功,就必须使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要把握时机,充分利用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争取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下一篇:CAPM模型与三因素模型对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