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文关怀,提高输液工作效率

时间:2022-03-31 02:18:12

实施人文关怀,提高输液工作效率

在儿科的治疗中,静脉输液给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小儿血管细,且不合作,会给操作者带来许多困难。4年来,我们在输液实践中对不同年龄的患儿和家长实施人文关怀,改善了护患心理状态,加强了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减少了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温馨服务,满足患儿需要

孩子有病住院,做家长的心情非常焦急,护士应热情接待,在与病人或家属的交谈过程,以“爱”字当头,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一切想着病人,一切为了病人。患儿及家属通过与护士的初次接触所获得的第一印象,建立了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感、信任感,另外,运用触摸可起到语言所不能达到的作用,通过触摸患儿,会使其更好地配合护士工作。例如:我科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会给住院患儿每人送一份精美礼品,只要我们知道患儿在住院期间过生日,我们都要送去生日蛋糕和蜡烛,医护人员和小病友拍着手,唱着生日歌,并送去吉祥的祝福,这些举动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根据病情种类,合理安排床位

由于年龄差异决定了心理素质差异较大,每位患者至少有1位以上家长陪护,根据病种和年龄安排床位,将能够用语言表达问题的患儿安排在一个病房,由于患儿对医院环境的恐惧和陌生感,在接受穿刺时惊恐不安,表情痛苦和哭闹时,我们就在病房内首选年龄大些,较能够合作者进行穿刺,并暗示和激励患儿“我知道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阿姨喜欢你,用最小的针给你轻轻打”,并在技术操作的同时我们和颜悦色地询问其姓名、年龄,上何所幼儿园和学校,会背哪些诗歌,会唱哪些儿歌,在幼儿园得了多少朵小红花,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稳定其情绪,我们抓住机会,趁其不备时,以最快的速度,最轻柔的动作,一针见血,完成穿刺操作后,竖起大拇指,表扬患儿勇敢,激发其自强自尊的心理,并号召其他患儿向他学习,其他患儿看到此景,就会伸出小手、小腿主动配合。第2天,再次输液时,由于患儿配合我们的操作,实际疼痛感降至最低程度,有的患儿在穿刺后情不自禁地对我们说:“阿姨打针一点也不痛”,这样就提高了工作效率。

耐心解释,消除患方顾虑

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周岁以下的婴幼儿,通常采用头皮静脉穿刺输液,当我们准备在患儿头上找静脉时,家长却执意让我们在其手脚上穿刺,原来他(她)们担心从头上打针会伤及孩子的大脑神经,我们便耐心解释,小儿头皮下脂肪较少,易穿刺,固定和看护,脑组织有一层坚硬的颅骨保护,头皮静脉穿刺仅限于颅骨外皮下组织的静脉内,绝对安全,家长听后,非常愉快地接受我们给患儿头皮静脉输液。无论家长提及哪怕是近乎荒唐的问题,我们总是表现得充分理解,发挥自身的知识积累,以通俗的解释,打消他(她)们的顾虑。当家长由顾虑转变为对我们充分依赖并主动配合治疗时,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责任感,这对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有重要作用。由此,我们感到儿科的输液工作不只是机械操作,还包括为家长心理释疑,卫生宣教,融洽护患关系等。因此,只有平时不断督促自己,自觉加强基础医学理论学习,才能既科学又通俗地为家长们释疑,使其协助完成穿刺操作。

互换角色,提高护理服务理念

儿科是最容易产生护患矛盾的科室,目前,大多数患儿系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宠爱,当孩子患病时,家长们焦虑不安,提出许多疑问,无疑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例如:一名年青护士给一位较肥胖、皮下脂肪较厚、穿刺难度较大的患儿作头皮穿刺时,第1针没扎上,正准备扎第2针时,患儿家长横加指责,出言不逊。便迅速请经验丰富的同事来操作,当家长被诚恳的语言和熟练的技术打动时,主动为自己的过激言行道歉。我们在工作中不管对与错,不管受了多大的委屈,都要换位思考,不和患儿和家长顶嘴,学会耐心解释。家长心疼孩子,有怨气是在情理之中的,职责要求我们不能因此闹情绪,我们应该检讨自己,不断努力培养自己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要练就过硬的基本功。

增强爱伤观念,改善护患关系

工作中看起来似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我们力争注意到其可能对患方心理造成的影响。例如:在行头皮静脉穿刺时,为使静脉显露,便于消毒穿刺、固定,常需剃除部分头发,对美观有一定影响。我们总是事先征求家长意见,家属提出免除剃发,更换部位的要求,我们都能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要求。事实证明,这样做非但无损于护方“尊严”,患方反能给予积极配合,是减少患儿痛苦,避免重复穿刺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在四肢静脉处穿刺,输液中常因关节活动、喂养、大小便、输液时间长等原因,针头刺破血管引起局部肿胀,我们就在穿刺处的下方用长型的小夹板加胶布固定约束关节,以减少活动。细微之处见精神,我们还注意到拔针时,对被胶布贴住头发的患儿,先用棉签蘸注射用水,将胶布湿透,再动作格外轻地拔针,以减轻疼痛,深得患儿赞扬,当患者家属看到我们在非常忙碌的情况下,这样细致地关怀患儿,当再次输液时,家长主动提出剃头皮范围大些。为每位患儿拔针后嘱咐家属局部按压止血3~5分钟以上,且不能揉,避免了不必要的流血和惊慌,这种行为上的沟通为我们的输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保护了静脉血管。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心理素质

儿科的护理人员护龄都在10年以上,都已是孩子的母亲,一般较能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情,但由于长年累月、日复一日地在啼哭吵闹,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工作,潜意识中有厌烦心理倾向。如有时输液过程中因家属看护疏忽,针被患儿拔掉或因躁动不安,针头移动刺激血管液体外渗,夏季和高热患儿出汗多,胶布粘贴定位差,常致针头滑出等,都必须付出重复劳动,重新穿刺,这些因素常常是对我们操作者心理素质的严峻考验。因此,我们要锻炼成沉着,遇事不慌的良好心理状态,才能不影响穿刺技术的发挥,减少矛盾冲突。总之儿科护士在住院病人面前要充当父母、教师、朋友等多种社会角色,除了依赖有效的语言交流外,还要通过非语言交流,起到增补语言交流的效果。意识到儿科护士肩负着家长的信任与重托和指导父母科学育儿知识的责任,不仅要有娴熟的专科护理技术,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护士应用爱心、精心和耐心的护理,理想的护患关系,将能为患儿早日康复提供最好的条件。

上一篇: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下一篇:女阴皮脂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