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探析

时间:2022-03-31 08:48:2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探析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何导入新课是一节数学课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起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阐述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导入方法和导入新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效的新课导入,不仅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还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情境,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导入新课就是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解的内容。怎样设计好一节数学课的“开场白”,怎样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导入的语言要有趣、生动,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反之,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温故知新的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就是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来引出新知识,从而将新旧知识系统地结合起来,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可以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的情况下,使用这种导入法时,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事先准备的几个复习题来引入新知识,这样既复习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为学生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打下基础。

二、 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是根据其中一个知识点的性质得到与它类似的另外一个知识点的性质,通过类比,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分式的基本性质”一课,可以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引入新课:

问题1:下列分数的值是否相等?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4:仿照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猜想分式有什么性质吗?你能用语言来表述,用式子来表示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吗?

这样的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而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三、趣味式的导入法

如:在“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中,为使学生感受理解乘方的意义并进一步认识指数在乘方中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对折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并提问,对折一次后,厚度是多少mm?对折两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对折多少次后,厚度能接近1米?若对折100次后,厚度为多少?学生们跃跃欲试,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充满了趣味性。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参与猜想、交流、讨论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四、动手体验导入法

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叫学生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对折处用事先准备好的剪刀剪下一个图形,再将剪下的图形展开,让学生观察展开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又如在学习“菱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白纸上用圆规画出一个菱形,然后通过示范让学生动手折叠并总结菱形的性质。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既成功地导入了新课,又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提问式导入法

如:在“解直角三角形”一节课中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花坛里的一棵大树有多高,可用什么方法?”学生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把树砍倒测量,但是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方法二:爬到树上去量。但上面的树梢承受不了你的体重。方法三:基础好的学生答到:“测量出身高、人影长、树影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出来”,老师鼓励:“是一种好方法!但是需要有阳光的配合,还有其他更简单的办法吗?”当学生集中精力思考、兴趣高昂时,教师掌握好时机向学生们介绍接下去将要学习的知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六、导入新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方法单一,枯燥乏味。有的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地运用多种导入方法,经常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的语言过多,时间过长。新课导入时切忌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讲解。

3.远离主题,弄巧成拙。导入新课时所选用的知识材料必须与所要讲解的课题密切相关,不能脱离主题,否则不仅起不到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阻碍了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只能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俗话说:“教无定法”,数学课的导入还要我们数学教师开动脑筋,一节新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上一篇:环境会计应用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