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初中生的心育教育,构建和谐班集体

时间:2022-03-31 05:10:43

加强农村初中生的心育教育,构建和谐班集体

摘要: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竞争的世纪,生活节奏将大大加速,人们将面临更大的生存与工作压力,作为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对已经发生的心理问题能及时意识到并做出积极的对策,这是21世纪对一位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的较快发展与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导致身心发展的不稳定性。同时,初中阶段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有不成熟、不稳定、过分理想化等特点,思想认识与现实易发生冲突,加之学习的竞争与压力,所有这些造成了初中生的心理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心理问题时有发生,如不及时加以引导、教育,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和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育教育;和谐;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36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代初中生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由于义务体制的改革,对考生资格的放宽,使竞争越来越激烈。初中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不同,注重育“心”

对七年级新生来说,从小学升到初中,一切都是新的,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转折点,更是教育的关键时期。笔者这时着重帮助学生过好“三关”:即生活关、学习关、角色转换关。笔者接触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有很多人还是首次进城,远离家门。为了帮助这些新生过好“生活关”,在军训期间,笔者每天晚上都到学生宿舍看望学生,帮助他们保管钱物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指导他们妥善处理日常生活中琐碎的问题,避免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而导致思家念旧。同时,督促学生安静地按时休息,养成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为了帮助学生,过好初中学习的重要关――“学习关”,笔者用“低一点”“慢一点”“浅一点”“少一点”等办法,营造较为平缓的过渡时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地迈上知识的新台阶,并在理解和掌握新内容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逐步弥补过去的欠帐。同时,尽最大努力地教会学生学会自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成绩的进步,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这个教育的关键时期,笔者会不失时机地帮助新生过好“角色转换关”。以前,这些学生,可谓父母嘴里的乖宝宝、教师心中的红人、学校的“优干”。可是到初中, “红人”不“红”了,“优干”变为“平民”。相当一部分人就会心理准备不足,容易出现心理困惑。这就要及早教育,帮助学生过好角色转换关,避免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以便更快地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用“爱心”温暖学生、关爱学生

有人说:“一位班级管理不成功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肯定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爱学生,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热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关键就要倾心投入,满腔热忱。你只有捧着一颗“爱心”去教育学生,把你的“爱”洒向学生,学生才会给你以“爱”的回报,让你感到无比的幸福。笔者常常提醒自己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树立“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观念,用爱心赢得学生的进步和健康成长。随着初中生心理生理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自主性逐渐提高,心理闭锁性特征更加明显,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所以,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笔者重点针对这一阶段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在继续加强学习心理调节指导的同时,侧重良好人际关系的引导,加强心理训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学会正确处理W习、生活、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笔者还利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电教手段组织了“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责任与感恩”等主题班会,使学生深受教育,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渐渐地被调动起来,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不但在考试中成绩进步快,而且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大大增强,踊跃参加各项活动,表现突出。

三、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

通过探索与实践,笔者深深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班主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这学期开学不久,笔者班上有位学生因家庭的变故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想休学。后来,为了让他尽快从心理阴影中解脱,回到学校照常学习,笔者从心理的角度帮助他。最初他对学习、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十分不愿回到学校,不愿面对那么多人,不愿与同学交流。他从不主动说话,而且一直不敢抬头,显得十分内向。课间也不离开座位,看起来非常胆怯,眼神里夹杂着一些不安。几天后,他就请病假回家了,连续五天没有到校。在笔者和家长的交流中,笔者发现他除了有一些生理上的不适外,更多的是心理不适。确切地讲是逃避现实,逃避生活。当笔者了解到这些时,笔者果断要求家长立即让他返校。笔者还经常与他谈心,在学习和人生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开导他,使其逐渐摆脱过去那段生活所造成的心理抑郁。渐渐地,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话也多了起来,性格也活泼了许多。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他已基本恢复正常,找回了失去的自信。

四、争取家长配合,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期望值

事实上,不少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偏高,学生难以达到,给学生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当学生的学习成绩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值时,家长并不是好好地帮助子女分析查找原因,而是横加指责,搞得学生心乱如麻,日子久了就会产生恐惧、自卑等不良心理倾向。因此,笔者在平时与个别家长沟通时,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及心理素质,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与孩子、家长共同定出适合学生自己的期望。这样的期望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让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与荣辱,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崇高追求的社会主义新公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加任重而道远。愿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关心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让他们成为情绪稳定、具有灿烂青春和较强适应能力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伯劳中学 535400)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与电子白板的和谐交互研究 下一篇:探讨怎样减少简便计算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