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实践感悟

时间:2022-03-31 05:01:47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实践感悟

【摘 要】高一化学在中学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高一化学是学好高中化学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高一新生在能力及学习方法上尽快的适应高中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在知识的前后衔接上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因此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情境探究;兴趣激发

一、衔接的必要性

初中化学是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要求学生“知其然”,它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因此知识体系不完善。初中化学的特点:一是化学知识的系统性不足,逻辑性不强,知识零、散、乱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淡化了某些重点知识,如溶液、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初高中化学知识脱节太大。二是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比如溶液中离子的检验,二氧化碳的检验等等。三是初中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比如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等。四是初中阶段很大程度上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学生死记硬背,欠缺独立思考能力。

高中化学的特点:高中化学式探究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教材编排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同时,高中化学教学不但需要加强形象思维,还需要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来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比如说: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等等。高中化学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要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通过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说学习了碱金属、卤素,周期表,接着再通过周期表知识学习氧族和碳族,这些知识联系是相当紧密的,层次要求更高。但如何搞好其中每两个阶段化学教学的“衔接”,却有很多事情要做。

二、知识内容的衔接是根本

要做好知识内容的衔接,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在初中化学已经基本解决的知识内容是哪些;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是哪些;需要在高中教学中拓宽和加深的是哪些。由于初中化学的知识不再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许多知识内容仅仅是点到为止,而这一些知识正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通过对教材的整合,结合教学的实践,形成盲区的知识点如下:

(1)高中教材中未出现但须做要求的.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同素异形体;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2)必须掌握但学生任然容易遗忘和混淆的知识。一是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对组成物质的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原子任然含糊不清或出现遗忘的情况,尤其是1-20号元素的符号的书写和原子结构的示意图的表示从很大的障碍,导致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出现困难,要衔接清楚金属和非金属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的特点和简单的原子示意图。二是物质的分类中初中化学提到三酸两碱,常见盐时,没有对酸碱盐从组成上下定义,淡化了酸碱盐概念、原理的文字分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多元酸、多元碱、酸式盐和正盐等重要知识点要补充讲解。

(3)高中化学需要加深和完善的知识。一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更要做好化合价方面的衔接,熟练化合价口诀,补充化合价的概念,增加化合价的练习,讲清化合价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之间的关系。二是电离方程式。在初中阶段只是说某些固体物质在水溶液中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电离方程式在初中没有涉及,盐的溶解性和电离方程式的衔接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奠定基础。

(4)化学实验的衔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类型、原理等知识点要结合氯气的实验制法,从化学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气体收集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等四大方面加以归纳总结,使验证实验自然的过渡到探究性实验。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是重点

(1)认真专研教材的整合,熟悉初高中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点的衔接性,适当进行对比、分析和筛选,合理的安排和调整教材衔接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深化旧知识,接受新知识。

(2)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化难点,突破重点,讲练结合,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挖掘潜能,求得乐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记忆的东西多,但理解的东西相对较少,所以在衔接的过程中应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4)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错了没关系,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动的参与课堂,融入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合作探究,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积极合作,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学法的衔接是关键

(1)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本身具有的一种能力,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学生和教师都要把知识带入课堂,让学生了解该学什么,以及该如何学。

(2)让学生自己总结或小组合作总结,小组内进行汇总,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时,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究,总结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化学的方法,即从“欲学”到“会学”,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共同成长和进步,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3)教会学生学习的时候分析平时的学习得失,建议学生准备错题笔记,比如对每次考试的错误习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题目错误的原因,分析知识点的应用,分析解体的思路,总结类似的习题。对每次自己解题或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是自己成长的关键。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指导应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于是,教师还要花时间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及时整合,使他们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五、教学感悟

(1)学生虽然扎扎实实的学习了初中化学的内容,化学的好多用语在初中已出现,在进行元素符号的教学时,发现铜“Cu”、铁“Fe”等,学生易写成“CU”“Fe”。一些酸根离子的写法如“SO42-”、“CO32-”等,学生易写成“SO42-”、“CO32-”。所以在衔接中还要反复练习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强调用化学用语表达时要弄清楚是写元素名称还是写元素符号,写离子符号还是原子符号,写物质的名称还是写物质的化学式。初中能把这些化学用语严谨地表达出来,到高中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离子反应等化学用语时,学生就能够看清要求准确地表示出来。

(2)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衔接无论初中、高中的学习都要求夯实基础知识,高中课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能力的培养来自于扎实的基础知识,严谨细致的思维。所以在初中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我们应把知识要求到位,狠抓双基,将使他们在高中的学习中少出现一些低级的失误。

(3)初中新教材中对于“离子”的概念强调不多,并没有从结构上去强调酸性是由“H+”而碱性是由“OH-”决定的,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辨别酸和酸性物质,碱和碱性物质,出现部分学生写出“Cl2与盐酸的反应”及“CuO与烧碱溶液的反应”等不能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如不对酸、碱、盐等8种类别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知识加以巩固,无疑将会对高中教材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板块的教学造成影响。

上一篇:小学语文如何做好错别字的纠正 下一篇:尝试理解和实践“高中政治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