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俗词语“天伦之乐”

时间:2022-03-29 10:56:05

摘 要:“天伦之乐”出自于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成语。这一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但是最初“天伦”是指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语义上也有所扩大,演变为如今泛指家人之间团聚的乐趣。本文将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对“不好意思”这一词语进行分析,望能有助于对外教学。

关键词:天伦之乐;词义;语用

引言

“天伦之乐”是我国的一个国俗词语。那么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是国俗词语?“国俗词语”是“国俗语义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术语。20世纪70年代,王德春教授在研究苏联语言学的发展情况时,结合了我国的语言现象提出了“国俗语义学”。“国俗词语”就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情风俗有关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简言之,即具有国俗语义的词语。”本文从语义、语用、语法几个角度对次进行分析,。

一、词义分析

1、 词义

词义分为理性义和色彩义,首先从理性义来说,“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兄先弟后,为天然伦次。天伦之乐,指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形容家庭之乐。泛指家人之间的乐趣。“天”这个字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有很多义项,而在词语天伦之乐中,天的意思是指天然的、天生的。就如同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与生俱来的。这样客观存在的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点的。而从色彩义上来说,“天伦之乐”是褒义的。这个词本身在使用的时候,就表达了一种快乐、赞许、褒扬的情感。

天伦之乐主要是讲家庭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也是鲜明且丰富的。天伦不仅代表的是中国人在家庭关系上的“长幼有序”,也可以引申到我们国家自古以来社会地位的“尊卑有别”。在古代,我国以氏族为群体,注重宗法。现代我们以家族或家庭为群体定居,并且极为重视血缘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类似于张家村、李家庄、乔家大院等等的词是随处可见的。中国人为什么特别强调伦理关系?因为家庭是“社会制度建立的基础和社会价值的计算标准”,是国家制度的根基。明确了血统,分清了亲疏,区别了内外,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保证家庭的待人接物的准则,以及日常生活的该遵循的标准。有先后、有长幼、有辈份之分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纲领”,保证了家庭的和谐。

二、语用分析

1、误用

例一:“农村树多,绿化好,空气也好。要是搬到小区里,人又多,再没什么绿化,散散步都没什么意思了,而且如果能在一棵大树下,周围邻居下下棋、打打牌,那真是天伦之乐啊!”z新华网2013-07-08{

例二:“她觉得和孙女一起散步聊天这样的天伦之乐,真是珍贵的快乐啊。”

上面两个句子中“天伦之乐”的误用,主要的原因是:第一,天伦之乐是指家人间的快乐,而通常被用错于形容朋友、同学、邻居或其他人之间的快乐。“和邻居下下棋、打打牌”是不能用天伦之乐来形容的。第二,天伦之乐中的“乐”已经包含了“乐趣”的意义,不应该重复使用。

2、用法

要正确使用“天伦之乐”这个词,最关键的是要理解这词语中的 “天伦”一词。天伦,旧指兄弟的亲属关系。《款梁传・隐公元年》:“兄弟,天伦也。”范宁注:“兄先弟后,天之伦次。”而在《周书・裴宽传》说道:“裴长宽兄弟,天伦笃睦,人之师表。”所以,后来天伦也可以泛指姐妹、夫妻,父母子女等天生的血缘或亲属关系。那么既然是“天伦”之乐,自然不能用于朋友、同学、邻居等关系。也不会因为不了解“天伦”的真正含义,而扩大或缩小了使用的范围,造成了“天伦之乐”的误用。在此也列举出几个使用到“天伦之乐”的句子,以供参考。

例1:《聊斋志异》:女知而责之,郎曰:“钻穴逾隙者始不可以告人,天伦之乐人所皆有,何讳焉?”

例2:民初的《玉梨魂》:未几,而数年来相处如姊妹之爱嫂,又随母兄于地下叙天伦之乐矣。

例3:郁达夫的《微雪的早晨》:“家里又近,回家去又可以享受夫妇的天伦之乐,为什么不回去呢?”

例4:赵树理的《卖烟叶》:“如今虽然因为年老体弱光荣地退休了,可是家里儿孙满堂,人财两旺,很足以尽天伦之乐。”

三、语法分析

在现代汉语中,天伦之乐属于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天伦之乐”的结构是偏正式,即“乐”是修饰并限制“天伦”的。

词是语言中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能够自由运用”是指词可以根据它本身的语法功能用来造句,充当句子成份。“天伦之乐”这一词语具有明显的名词词性,通常它可以在句子中充当宾语、主语,或是独立成句。

(1)“天伦之乐”在句子中做宾语

例1:这时,他们才真正享受到了 天伦之乐。

例2:她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因此要亲眼看着自己满意的孙媳妇进门,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例3:我们也在倾听孩子们心声的过程中,享受到无与伦比的天伦之乐 。

(2)“不好意思”在句子中做主语

例4:他家的天伦之乐,可谓乐也融融者矣。

例5:四代同堂、五代同堂不再罕见,北京人隔辈人间的天伦之乐连同北京的四合院,成为令西方人惊叹的京城特有景色。

(3)“不好意思”在句子中做表语

例6:这也是天伦之乐嘛!

(4)“不好意思”在句子中做定语

例8:只有最懂得天伦之乐的民族,才发明了这样一个团圆欢聚的节日。

例9:他身旁坐着自己的小宝贝们(眼下既未争吵也未哭叫),一副安享天伦之乐的神态。

通过对于路料库的分析,“天伦之乐”最常见的还是作为宾语。常用在“享受、感受、安享、叙”之类的动词后面,作宾语。其次是作为主语和定语。作表语的情况最少,而句型和意义大都类似上面的例子“这也是天伦之乐嘛!”,代词+(才、也)是+(形容词)+天伦之乐。(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德春.汉语国俗词典[Z]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6页

[3] 徐阳春 刘纶鑫,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易中天:闲话中国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1,(2006重印),175页

[5]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004(修订本),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355一356页

[6] 在线语料库

上一篇:关于企业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下一篇:游戏化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