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职业危害现状与管理对策探讨

时间:2022-03-28 06:05:56

新经济形势下职业危害现状与管理对策探讨

【关键词】职业危害;现状;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504-0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也在不断地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改革使大部分企业的经济形式转为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在这种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出现了迅猛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随之带来的职业危害也日趋严重。职业病防治工作迫切需要转变工作方式,重新进行服务定位,督促用人单位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职业病防治体系,以适应新的形势。下面结合我市职业危害现状、实际工作情况与管理对策作一探讨。

1基本现状

鹤壁是以煤炭行业为支柱的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化工、建材、金属镁冶炼等行业的兴起,基本上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材、金属镁冶炼为龙头的工业格局。鹤壁市现有各类企业489家,作业职工55760人,接触有害因素职工45496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包括个体企业)483家,作业职工34860人,接触有害因素职工28174人。目前现有职业病例1428人,其中尘肺病例1225人,占85.7%。职业危害的重点是以煤炭开采、建材生产、金属镁冶炼为主的粉尘接触行业和以橡胶助剂生产为主的化工行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粉尘31种,化学毒物200余种,物理因素5种。2011年统计显示:开展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监测的企业仅有23家,监测数据显示,粉尘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率为47.5%,化学毒物作业点超标率为18.2%,物理因素作业点超标率为51.2%。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为24.3%,上岗前体检836人,离岗时体检工作除鹤煤外其他企业基本未开展。2011年度职业卫生监督抽检结果显示:2011年新、改、扩建设项目共34家,仅4家省级备案审批企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11.7%),其余30家市级备案审批企业均未进行预评价(91.2%)。

在当前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个体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不注意对安全卫生设施、设备的投入。用人单位负责人本身缺乏劳动卫生防护知识,对职业危害不了解,职业病防治观念、法律意识淡薄。劳动者作业环境差,厂房简陋,加工场地狭小、设备拥挤,车间内没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及除尘设备,同一车间内同时存在多种危害因素。劳动者多为临时工及季节工,文化程度低,缺乏完善防护知识,对有害作业场所的污染状况不了解,对职业危害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清楚,个人防护意识差,没有配备或不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这是职业危害事故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我们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努力开展职业病防治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1受市场经济影响,我市原有的颇具规模的国营企业均改制转产,以承包、租赁的形式形成多个非公有制小企业,使原本理顺的职业卫生工作陷入混乱状态那天,多数企业没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劳动卫生工作。

1.2非公有制企业临时性、机动性较强,规模小,加工地点分散,项目建设时未执行“三同时”制度,投产后也没有及时进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造成没有及时纳入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范围。

1.3非公有制企业临时观念较强,资金有限,防护设施的投入和改善受到了限制。

1.4非公有制企业法律意识淡漠,不明确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对职业卫生执法采取回避态度,甚至拖延卫生管理监测工作,监测覆盖率、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偏低。

1.5用人单位不重视劳动者的健康防护,受用工制度的影响,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职业卫生素质差等。

2管理与对策

2.1多部门联合检查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群众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新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执法主体是安监部门,卫生部门主要负责监测、健康监护、制定职业卫生标准等技术服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中必须取得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劳动、安监部门协作,协调职业防护与工伤鉴定、劳动保护的关系,从企业利益出发,共同对用人单位进行管理,加大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的健康监护工作力度,坚持以人为本,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2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职能根据我市职业危害现状与特点,突出抓好煤炭、化工、金属镁冶炼精加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卫生工作,严格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依法加强预防性工作力度。同时,积极开发领导层,争取上级政府部门支持,从建设源头上把好卫生关,对新、改、扩建设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培养一批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开展好预防性评价工作奠定人才基础。拓宽服务项目,组织技术人员为用人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人单位就解决在毒污染问题及生产工艺中的疑难问题。

2.3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大卫生知识宣传力度根据行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对用人单位负责人、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法》、《健康监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卫生防护知识培训,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使用人单位负责人转变观念,深刻理解职业危害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和企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目前职业危害事故时常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卫生安全防护设施差、劳动者缺乏必要的卫生防护所致,职业危害事故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等,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成立机构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健康监护档案,加强安全卫生防护。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对作业环境中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知晓率,严格遵守劳动卫生操作规范,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保护身体健康。

2.4建立完善规范的工业卫生档案工业卫生档案是一个资料库,显示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及监测结果,职业病的发生情况等,根据劳动卫生监测各项指标合格率的升降趋势,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各种有毒有害因素的生产企业进行卫生检测,有效地控制危害因素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根据工业卫生档案显示的有毒有害因素作业场所情况及劳动者健康状况、职业病发生情况,可以指导我们开展职防工作的重点行业,对控制相应的职业病发生、预防职业性中毒具有重要意义,进而使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上一篇:善用护士的微笑以提升知性魅力 下一篇:消毒防腐剂的作用特点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