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写作怎样选择最佳角度

时间:2022-03-27 05:54:30

试论新闻写作怎样选择最佳角度

摘 要:新闻是一种以人的观察和发现为中介的事实报道。新闻最大的特点是“新”和“快”。如何使新闻的内容新鲜、形式新颖、语言清新、底蕴深厚,不仅是新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受众对新闻的要求。所以,新闻工作者在着手采集每一篇稿件时,需积极思考,认真观察,独辟蹊径的去探索新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真正起到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写作 新闻角度 选择

所谓新闻角度,是指在作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意义。选择新闻角度的目的,是要把事实的新闻价值更加充分、更加突出地挖掘和显现出来,更好地起到新闻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

一、选择最有新意的角度

新闻要具有新意,不仅体现在时间概念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新闻的内容上,也就是说,新闻报道的内容,只有许多读者事先并不知晓甚至连想都想不到的情况下才有新意;有些新闻信息,尽管已被人知晓或很容易被人预料到,但如果能从中选择出不被人知晓或出人意料的信息,同样也具有新意。实践证明,新意是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一条标准,也是最具诱惑力、最能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只要能选择出最具新意的角度,写出的新闻就容易出新。

其次,新闻要独辟蹊径,敢于创新。譬如,在抗击“非典”的宣传中,《爸爸,我等你凯旋》(4月7日发表在北京各大媒体上)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北大附中高三学生给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父亲写的感人至深的一封信,从一个全新的新闻表现角度既再现了父女深情,同时又表现了一线医务工作者吃苦奉献的重大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这一宣传效果,正是作者在对重大主题和题材的把握上,运用崭新的表现角度而实现的。因此,我们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敢于创新,探索新闻表现角度的新形式,通过对材料的巧妙安排和新颖构思,写出别具一格而又能充分体现报道意图的新闻作品来。

再次,利用求异思维去挖掘见人所未见、论人所未识的新闻角。譬如:当年新华社在报导《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就是运用求异思维选取新闻角度的代表作。一般而言,在新闻报道中,在报道成绩时,对存在的缺点多数是避而不谈,至多是轻描淡写的说一下而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宣传报道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思维定势:即宣传先进典型,主要是讲成绩,讲经验,如果专门报道缺点或问题,那便是有损先进典型的声誉,怕产生负面效应。该文作者运用求异思维,没有一般化报道南京市绿化建设中的经验,也没有用成绩和缺点半斤对八两的那种折中写法,而是直截了当地着重写了南京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50年代60年代绿化的街道,树干高2.5米,太低了,影响交通安全;行道树在栽植时打洞普遍小;树的品种单一,悬玲木太多。对这些问题,消息中一一道来,既说出它产生的原因,也说出它给城市交通、人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经济损失,毫不遮遮掩掩,又不耸人听闻,讲得实实在在,对当时一些大中城市的绿化工作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

二、选择最能切中要害、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

我们选择新闻的写作角度,既要善于观察,更要善于思考。观察的环节,在于收集素材;思考的环节,在于整合素材。能否将必要的素材收集到手,反映了一名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能力;能否将素材整合好,更是一名记者业务素质的综合反映。

譬如有一篇消息这样写道:“出了事故的没被处理,没出事故的受了处分。这是某防化团防事故工作中出现的两个‘怪’现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来出事故的属于正常驾驶,事故责任完全在对方;没出事故的,属违章驾驶,潜伏着很大的事故隐患。稿件提醒部队不要一出事故,就大惊小怪,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分析事故原因,引以为戒上,引导读者抓住防事故的关键,走出防事故的误区。稿件主题思想鲜明,原因就在于作者将两个性质不同的关联事件放在一起去报道,找到了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切入点。以上例证说明,要选择最能切中要害、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就要关于将具有强烈反差的事实与事实、背景与事实、原因与结果等矛盾的对立面结合在一起去思考、去表达,只有这个角度才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也是最能帮助读者认识事物本质的地方。

三、选择读者知识水平最易接受的角度

我们报道的新闻事实,有些是读者熟悉的,有些是比较陌生的。特别是医疗、科技题材的报道,往往技术性强、专业词汇多,从专业角度报道很难被读者接受。因此,我们要注意选择读者知识水平最易接受的角度。譬如,某学院与某医院曾研制出一种有关心功能监测的医疗仪器,对一般人来说,很难引起兴趣。《报》在报道这一消息时,先开门见山的说:“你想知道你的心脏健康状况吗?一种新仪器1分钟内能告诉你35项参数。这种仪器叫心功能监测微机处理系统,是某学院与某医院共同研制的。……”看了这则新闻,一般读者都能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仪器了。对于类似的事件,读者关心的并不是这一成果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内部构造怎么样,而是对普通人工作生活有何意义。新闻写作要接近读者,就要多从他们有兴趣的地方去考虑。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当好广大新闻受众的良师益友,努力使新闻成为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可靠向导,必须注意使我们的新闻宣传通俗化,让专业人士看得懂,让非专业人士看得明白,以便于大家理解,更便于大家接受。

四、选择受众最关心、最富人情昧的角度

要写出富有个性的新闻,必须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努力反映广大新闻受众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要反映与大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很好地满足受众的求新心理、求近心理和得益心理。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譬如:当年香港曾发生神秘病毒事件,引起内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国内有关这起事件的报道中,《京华时报》的新闻就显得别具一格:“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香港3 1名儿童感染神秘病毒事件,昨天,市卫生局表示,目前北京尚未接到类似病例的报告,也未发现任何不明病因的传染病发生,但已作好应急准备。市民只需做好日常的预防保健措施,不必因此产生恐慌。”这则新闻之所以与众多媒体有所区别,很重要的就是选择了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角度。

作为记者、通讯员,在从事新闻写作时,要注意发现那些人情味较浓的感人细节,捕捉容易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敏感地带和表达方式,并以此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譬如:当年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人数超过千人,美联社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曾报道:“美联社美国芝加哥9月8日电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死亡者今天超过1000人。这些死去的男女将士来自城市和乡村。他们当中既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50多岁的丈夫和父亲。无论年龄、背景如何,这些人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这则新闻在反映新闻事实的同时,也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情感,使作品充满着很浓的人情味。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还要具有一颗同情心,在新闻采写中全身心地投入,带着感情感受新闻事实、采写新闻稿件。

总而言之,同样一个单位,同样一个人物,同样一个事件,不同的记者会有不同的观察分析角度。即使同一个记者,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倾向,选择不同的新闻素材,提炼出不同的新闻主题,写出不同价值、不同内容、不同思想、不同形式的新闻。因此,能不能写出一条个性化的新闻,很重要的就是,要选择好新闻的写作角度。多深入到实际中去,观察思考,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及时发现和选择既有特点又有普遍意义的新闻线索进行报道。很好的新闻角度,只有深入下去,通过体验和观察,才会有感触,激起你的写作热情与兴致;也只有深入下去,扎到底层,才能拿到货真价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在许多同一题材的报道中写出真正贴近人们口味的独家新闻来。

上一篇: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下一篇:论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法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