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时间:2022-03-27 05:00:47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老年高血压病;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33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治疗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70.0±6.5)岁。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龄61~84岁, 平均年龄(71.0±6.2)岁。两组均符合2005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 排除肝肾疾病、风湿性心脏病、肿瘤、急慢性炎症等影响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两组患者数量、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 即平时服用降压药非洛地平缓释片(商品名:波依定,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5 mg/次, 1次/d), 再给予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10 mg/次, 1次/d, 睡前服用)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个月。

1. 3 观察项目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 试剂盒购自希克玛生物公司。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 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进入到老龄化社会,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影响。超敏C反应蛋白指的是血浆中存在的一种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全身性的炎症反应急性期非特异性标志物, 是一种准确的心血管事件危险预测因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的出现、严重程度、预后关系密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因血管内皮损伤、免疫反应作用, 超敏C反应蛋白生成增加。瑞舒伐他汀属于一种选择性的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胆固醇靶向器官――肝是瑞舒伐他汀的主要作用部位, 使肝低密度脂蛋白(LDL)细胞的表面受体数目增加, 对LDL吸收、分解、代谢进行促进, 对肝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进行抑制, 以降低LDL和VLDL微粒总数, 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及未有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但存在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 可使中风、心肌梗死、实施冠状动脉血管再造的情况减少。研究证实, 血管内皮损伤所产生的炎症反应能够促进动脉硬化的出现和进展。瑞舒伐他汀除具有降脂作用以外, 还具有调脂作用, 可使炎症反应抑制, 血管内皮功能改善, 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 血小板聚集干扰, 抗氧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 3]。本研究显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治疗组, 治疗后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明显优于仅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

综上所述,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较大, 具有抗血管壁炎症作用和降低血压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茜, 杨希立.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广州医药, 2009, 40(1):30-32.

[2] 全文超, 杨承健, 徐欣, 等.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现代医学, 2009, 37(6): 426-427.

[3] Caligiuri G, Kaveri SV, Nicoletti A. IL-20 and atherosclerosis: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6, 26(9):1929-1930.

[收稿日期:2014-11-07]

上一篇: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 下一篇:50例小儿猩红热的临床类型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