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时间:2022-03-27 04:41:54

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摘要:本文从我国工程保险行业的现状分析出发,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优化险种设置、加强立法、改革相关制度、加强监管、推动中介咨询机构的发展、健全行业协会职能、建立工程保险信用体系等措施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s status in China, analyses the main problems.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 to perfect the engineering insurance system are proposed. For instance, optimizing the insurance types, strengthening the legislation, reforming related systems,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mediate institution, improv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and establishing the engineering insurance credit system measures.

关键词:工程保险;险种;保险中介;保险监管

Key words: engineering insurance;insurance type;insurance intermediary;insurance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038-01

1我国工程保险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市场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虽然我国建筑领域的市场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业主和承包商仍然不能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利益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使业主和承包商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

1.2 工程保险费率高、险种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程保险费率相对较高,但保险公司的盈利并未因此而增长。保险人运用资金不合理,投资利益不佳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险种少是我国工程保险的另一个缺陷,目前我国的工程保险险种主要限于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除和职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也有一些保险公司推出了第三者责任险和施工机械设备险,但这些险种的设计并不合理。

1.3 工程保险市场尚未形成,缺乏相应的工程保险中介机构。工程保险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丰富的经验,而工程保险的风险评估识别、保险合同洽谈、索赔等需要耗费投保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有专门提供工程保险中介咨询服务机构的存在,包括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工程保险咨询公司)等。然而,据统计,我国从事工程保险的人员不到保险人的1%,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1.4 规范工程保险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位。我国的《保险法》中没有针对工程保险的具体规定,《建筑法》第48条只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的规定,没有对其他工程保险险种的规定。另一方面,现行的法规对保费究竟由谁来支付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明确是否进入工程成本。虽然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中有关于保费划分的条文,但“示范文本”属推荐性条款,不具法律强制性。

1.5 社会环境、信用风气障碍。工程保险制度的风险转移是市场机制的一部分,它强调的是交易的公平,这种公平势必与强势群体的利益发生矛盾,从而会遭到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障碍。显然,这种状况对工程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2完善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措施建议

2.1 丰富并优化险种设置。险种的设置是保险操作中的重要因素,总结国外成熟经验,其险种及费率设置值得借鉴。

①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这两个险种实质上都是对业主的财产进行保险,保险费均计入工程成本,最终由业主承担。建筑工程一切险的保险费率视工程风险程度而定,一般为合同总价的0.2%-0.45%。安装工程一切险的费率也要根据工程性质、地区条件、风险大小等因素而确定,一般为合同总价的0.3%-0.5%。②雇主责任险。多数国家雇主责任险的特点是:伤害损失由雇主负担,而不以雇主是否有过失为前提;赔付金额不是基于实际损失,而是依据实际需要;对伤残亡的赔付以年金形式代替一次性抚恤金。雇主责任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构成的伤害保险,在国际上通常为强制性保险。③十年责任险和两年责任险。这两个险种属于工程质量保险,主要针对工程建成后使用周期长、承包商流动性大的特点而设立,为合理使用年限内工程本身及其他有关人身财产提供保障。保险费率根据工程风险程度、质量检查深度等综合测定,费率一般为0.45-0.7%,保费计价基础是不同区间合同价对应的最高保险金额。④职业责任险。许多发达国家规定,凡需要承担职业责任的有关人员,如不参加保险,就不允许开业。职业责任保险可分普通职业责任保险和个人职业责任保险。前者由单位投保,以在投保单位工作的个人为保障对象;后者由个人投保,以保障投保人自己的职业责任风险。

2.2 加强工程保险制度的立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工程保险在发展的初期均由政府强制推广,而加强立法是政府强制推广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完善工程保险制度,首先应当将它写入建筑基本法律或法规中,确立其法律地位;其次,还要加强配套措施建设,为工程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保障。

2.3 改革我国工程造价和企业财务制度。目前,由于我国投融资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已显著提高,投资主体、资金来源都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投资主体的风险意识也将相应增强。在以前政府是投资主体的情况下,工程概算中不含工程保险费,而且其经过审批,资金用途十分明确,因而工程保险费的来源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

2.4 加强保险监管。我国的工程保险监管也应加强,监管内容不仅要包括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和市场准入与退出,更要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法律监督,及时阻止恶意低价竞争的不良行为,促进保险市场的正常发育与完善。

2.5 推动工程保险中介咨询机构的发展。工程保险中介和建设工程保险供给者、需求者、保险合同等一同构成建设工程保险市场的基本要素。在国际上,由于建设工程保险已成为建设工程交易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为与国际惯例接轨,提高国内建设工程业主和承包商的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以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发展建设工程保险中介在我国已经势在必行。

2.6 建立工程保险信用体系。信用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石,是保险业发展的生命。为此,要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与信用信息持有机构的合作与配合,建立起社会化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保障守信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对失信者失信成本和处罚力度。同时,大力发展信用评级机构、信用纪录系统、信用担保体系等,促进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邓铁军.工程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刘愈.保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刘京生.保险理论实务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谈在施工现场对工程机械故障的应急维修 下一篇:宁夏公路工程养护机械设备管理发展趋势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