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人民

时间:2022-03-27 11:36:00

发展中人民

政府应为占居民人口70%-80%的工薪阶层提供经济适用房,少数高收入家庭可以购买商品房。应当将70%的土地供应给经济适用房,其中的30%用作建廉租房,对商品房的管理则可以完全放开――国务院参事室最近组成调研组奔赴全国各地,就房地产问题展开调研,并提出房地产改革建议。据悉,这项调研成果将向总理汇报,为下一步的房地产政策提供参考。

正如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先生说的,“房价越来越高,与住房过分强调市场化,忽视社会保障功能有关。”国外一般房价同家庭年收入之比为1:3到1:5,即一般5年以内家庭收入可以购买一套住房。而在中国一般需15到20年的家庭收入才能买一套房。1个普通工人买一套房,按100平方米计算需要100年。除了杯水车薪而且普遍变质的城市经济适用房之外,我们几乎看不到现行体制中反映在居民住房上的公益性。

无论是法国通过“可抗辩居住权”法案,还是韩国青瓦台高官为房价过高辞职,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世界共识”:政府对房价过高是负有责任的,政府有义务实现人人有房住的基本权利。政府不应该把公众的住房需求全部推向市场,更不能在作为人民基本生存必需品的住房上大牟其利。

发达国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呢。有“发展中国家”,自然就有“发展中人民”。面对世界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国情;面对国内时,我们有“发展中人民”,这同样是国情。制定包括住房改革政策在内的任何关涉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时,都不能回避这样的国情。这样的国情决定了,政府无论是制定公共品价格,还是维护必需品价格,都应以自己承担更多责任的方式实现对国民基本人权的维护。

很多的时候,我们只记得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因而宽容“有中国特色”的很多乱象;却遗忘了我们相应还有“发展中人民”,因而需要政府承担更多责任:我们是“发展中人民”,所以无法接受如此高企的房价,但是作为文明的一族,我们同样需要住房;我们是“发展中人民”,所以无力“为市场承担代价”,自然只能把更多“居者有其屋”的期望寄托在政府身上。在公众福利的市场化进程中,“发展中人民”需要渐进的、多元的改革,“发展中人民”承受不起激进的、一刀切的革命。

当“发展中人民”成为“房奴”,为住房这样的基本必需品而出现心理焦虑、迷茫、压抑、困惑、悲观和不安时,他们的“发展”前景必然是要受到影响的,至少是要延长停滞于“发展中”的时间。人民的“发展”前景受到影响,国家的“发展”前景当然也要受到影响;人民的“发展中”时间延长,国家的“发展中”时间当然也要延长。

上一篇:合作购房门 下一篇:摩纳哥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