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富人填城

时间:2022-03-27 03:26:28

一般人心目中,超级富豪的生活是极为私密的,如需出行,门口必然有一辆超豪华的黑色加长型轿车静静等候,司机打开车门,载他们去往私人停机坪。他们身边还有一群黑衣人,你知道,就像电影里演的那种样子,那是他们的保镖。普通人只能在报纸和电视上见闻他们的生活,即使是公子哥之间的会面也必不可以免去预约程序――既然如此,本就是一对“冤家”的阿布拉莫维奇和别列佐夫斯基几乎很难在不是社交场合的地方聚首。还好,他们有购买奢侈品的共同爱好。

戏剧性的场面发生在10月5号,在奈茨布里奇斯隆街,阿布正在爱马仕专卖店购物,而别列佐夫斯基则在隔壁的杜嘉班纳专卖店。两人积怨已久,又身兼上百亿美元的纠葛,狭路相逢之下,还未交谈,双方保镖就大打出手。这出好戏的整个过程被商店安装的闭路电视忠实记录了下来。

你不能期望阿布到伦敦的高级百货公司的爱马仕去购物,这不符合他“低调”的行事作风,对于列佐夫斯基来说同样如此。当然,伦敦还有最富时尚色彩的邦德街,可那里游人如织,和操着不同口音的外地人挤在一块儿挑选奢侈品总有些不入流的感觉。你肯定也不能假设他们愿意这样做:现年61岁的别列佐夫斯基被阿布的3名保镖挡住去路,这3人曾在英军下属特种空降团受训。双方保镖随即开战。别列佐夫斯基寻机推开爱玛仕店门,挡在脸色苍白的阿布面前。他试图把传票塞进阿布手中,这一刻,他等了整整6个月。

一名旁观者惊诧地听到别列佐夫斯基对阿布说:“这是我给你的礼物。”现年41岁的阿布收臂,任传票落地。

这就是伦敦。富豪之间偶遇的几率原来没有想象中那么低。伦敦很小,富人很多。

国际化的富豪城

伦敦是全球亿万富豪最多居住的城市。虽然纽约有34名亿万富翁,超过了伦敦的23人,但他们清一色是美国人,不若伦敦的巨富来得国际化,“伦敦吸引全球富豪及成功人士争相前往置产,堪称是亿万富翁的强力磁场。”英国一家报纸这样写道。

巨富的头把交椅被现年55岁的印度钢铁大王米塔牢牢占据,他的身价高达120亿,他每年的收入甚至比一些非洲国家全年经济产出还高。人们不会忘记他曾经的一项大手笔,他以1.2亿美元的成交价将一幢坐落在伦敦富豪住宅区、戴妃生前的居住地――肯辛顿区的豪宅购下,创造了全球私人购买豪宅的最高成交纪录并保持至今。

排名老二的是身价95亿英镑的阿布。他来到英国后,爱上了玩足球,目前是切尔西足球队的老板。他在伦敦市高级住宅区Belgravia拥有4栋豪宅,总价值达4000万英镑,在肯辛顿区还有价值2000万英镑的豪华公寓。

除此之外,荷兰知名啤酒制造商海尼根创办人的女儿莎琳•海尼根和她的夫婿、印度孟买出生但在英国长大的鲁宾兄弟、第一方程式赛车执行长艾克史东、印度矿业大亨阿加渥、英国维京集团创办人布兰森、房地产大亨卡度根、银行家施洛德等富豪都纷纷在伦敦置产或置业。

随着有钱的外国人纷纷移居伦敦,白花花的银子像水一样流入这里的街区、公司、餐馆和艺术圈,慢慢改变着这个城市的面貌。

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和Capgemini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目前欧洲的富有阶层,有17%生活在英国。富有阶层指的是金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个人。这群人的数量正呈上升趋势。去年,英国富有阶层的数量猛增8.1%,达到48万多人,比德国和法国的增长速度都要快。

财富全球化下的吸引力

潮水般涌入伦敦的金钱折射出的是财富的全球化。俄罗斯、印度、中东和欧洲的新富人群,很多都选择到伦敦生活。低税率、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这个城市的每个毛孔都充满了诱惑力。

对于那些声称自己的真正居住地不在英国的外国人,英国只对他们在英国赚取的收入或带到英国的财产征税,而英国境外的资产则无需缴税。“英国的税收优惠让人难以置信,这就是很多人到这里来的实际原因”,一位金融新贵表示,而此时他正慵懒地靠在办公室内一张鲜橙色扶手椅上说。他的办公室位于海德公园一座大楼的顶层,公园美景尽收眼底。

还有的有钱人定居英国是考虑到时差问题。英国的时间与美国和亚洲都相差不大,因此在这里生活不论到亚洲还是美国做生意都很方便。随着开拓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便利成为影响决定的关键性因素。从事保加利亚和捷克企业股份买卖的比约戈夫森谈到,从伦敦前往东欧办事非常方便,“从伦敦出发,不论到哪儿,三五个小时都能到。早上走,当天就能回。”

身为Explorer Capital执行合伙人的格鲁什卡在东欧市场投资,也十分看重伦敦便利的地理交通条件。一个周四深夜,他从西班牙巴塞罗纳开完会回来,一出机场就跳上计程车,直奔他最喜欢的那家夜总会。格鲁什卡和朋友开怀畅饮29美元一杯的mojito鸡尾酒,在人山人海的舞池里一直玩到凌晨两点。“我有很多法国和俄罗斯朋友。在一个国际化的社会里我感觉更自在。”格鲁什卡说。

历史渊源是富豪们选择伦敦的又一原因。印度裔富豪阿甲•格亚尔在好几个城市安家,包括华盛顿、德里和莫斯科。格亚尔说,“来自印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大部分地区的人很自然会选择伦敦”,因为这些地方跟英国有历史渊源或者曾是英国的殖民地。

伦敦对美国人也不乏吸引力。36岁的摩根•马娄尼去年和在银行工作的丈夫连同两个孩子一起从纽约搬到伦敦。她住在伦敦西南部高档社区切尔西的一栋房子里。那儿以豪华的大房子著称,离骑士桥的商店也很近。

每次跟丈夫在伦敦城散步时,马娄尼总是开玩笑说伦敦竟有如此多Aston Martins、Maseratis等名车。“纽约无疑是个富有的城市,而伦敦则不同,这里是财富金字塔的另一个顶端,”她说。

伦敦目前正和纽约竞争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致力于宣传纽约金融中心地位的非盈利组织Partnership for New York City对伦敦的成功表示认可,最近他们聘请了一位英国人来掌管他们的新办事处,新办事处的宗旨是保持纽约在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力。

眼下,种种迹象表明新财富正在席卷伦敦。想想海德公园一号(One Hyde Park)就知道了:这座建筑预计2010年完工,届时将雄踞海德公园之侧,距哈罗斯百货(Harrods)也仅数步之遥。里面将设有泳池、影厅,招待服务由附近的文华东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 hotel)提供。大楼还有四套顶层公寓,最近每套的售价为1.63亿美元。

变迁中的欢喜忧愁

近乎完美的居住空间,罗马风格的浴室,可供24人观看的迷你电影院,另加一个地下网球场――在伦敦,富豪在自家居所上一掷千金的作派正在这座城市的富庶群体中蔓延开来。仅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的一年间,国际资本推动下的伦敦房产价格就破纪录地上涨了34.5%。但让伦敦人不安的是,接近一半的伦敦房地产买家不是英国人,而是来自俄罗斯、中东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富豪。上世纪60年代只有10%的伦敦房屋为外国人所有,而目前有接近一半的高尚地区房产归入外国富豪名下。

在伦敦上流社会住宅区,私家花园、防弹玻璃窗、成熟完善的安全系统、拥有顶级音响的家庭影院、让人身心全然放松的SPA房、游泳池和健身房都是豪宅不可或缺的要素。定居在伦敦的富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这些“基本”需求,顶尖的高新科技成为他们打造家居生活的新武器。

有的富豪们喜欢在早晨起床时就泡在泳池中,但却恨透了为此必须换泳衣和爬上爬下的麻烦,于是在卧室和泳池之间铺设一道用特殊材质做成的斜坡,让自己脱下睡衣就可以顺势而下,“扑通”一声投入蓝色的怀抱。

当然,还有诸如可以容纳2100支唇膏的组合式梳妆盥洗盆设计,或者是一座有着精确的玻璃前置温控设备和光纤照明的酒窖,可以放置4000瓶红酒的雕刻精美的Macassar乌木架子。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更多的人则会要求设计师在浴室中安装防水的电视屏幕和电动玻璃门,这样的浴室平均每平方米要花费1000英镑。

“对于这些人来说,钱不是问题,他们所关注的是他们舒适的生活品质。”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英国本土设计师罗宾•埃利斯这样评价他的客户们,他为他们设计定制豪宅,承接的项目从未低于100万英镑。令罗宾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他按照客户的要求,在别墅里设计了一个可容纳100人的音乐厅。尽管他的要价惊人,但奇怪的是他的订单从来没有间断过。还有人专门指定要他来设计住宅,并为此苦苦排队等候。当然,那个为讨厌换泳装的富人安装滑道的杰作,也出自他之手。

在最近一次佳士得拍卖会上,两个俄罗斯人竞拍同一幅油画,他们从座位上跳起来,冲着拍卖师高声叫价,引来旁人一片哗然。金钱,成为当场最掷地有声的声音。

在新开业的Crystal夜总会,有位中东客人一个晚上消费了216,400美元。这位客人点了几十瓶香槟,其中包括一瓶装在白金盒子里的价值1.94万美元Dom Perignon。此外,他一次就点了两盒Jeroboam,每盒有四瓶总价值6.12万美元的Methuselah,每瓶Methuselah相当于八瓶Cristal香槟,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得动。

创建于1819年的Travellers俱乐部的主席菲力浦•瓦兰斯称,俱乐部的会员们带着“轻微的反感”看待这种鲁莽的消费行为。这就像在跟我们说,“看,我有钱,我能花3000英镑买一瓶香槟”,瓦兰斯提到这些新的俱乐部成员时说:“我们这里绝对不欢迎这种行为。如果说这个俱乐部代表某种意义的话,它代表的正是英国人的谦逊、低调和适度自我解嘲式的幽默,而这些品质正在迅速消失。”

英国中产阶层也把矛头指向了这股富人潮。《标准晚报》撰文称:“布莱尔的真正遗产是把伦敦变成了世界级富豪的避税天堂”。扶摇直上的房价迫使很多年轻的职业人士搬出伦敦市中心,一些地方政府委员会正在实施帮助教师和护士购买住房的计划,以使他们仍能住在市区。“如果你的年薪只有3.5~4.5万英镑,市中心你是住不起的”,伊斯灵顿政府委员会官员特里•史黛丝说。伊斯灵顿一度是蓝领阶层生活的街区,现在到处可见新潮餐馆和普拉提健身房。

拥抱富人潮

当然,更多的人选择了对这些外来富豪大献殷勤。

今年初,英国房地产公司Savills针对印度富人专门组建了驻伦敦的销售队伍; 为了进一步吸引海外公司和外国人,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最近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办事处,还计划秋天在孟买和新德里开设办事处。从7月开始,他在伦敦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印度文化庆典。开幕晚会上,利文斯通特意邀请宝莱坞影星、印度板球队和商界精英们一同品尝印度裔厨师阿图尔•科克哈尔制作的迷你印度薄饼和烤羊肉串、烤面包等。香槟招待会在泰晤士河边的一艘船上举行,从船上可以远眺英国议会大楼以及伦敦市长专门为这次活动制作的浮在河上的泰姬陵复制品。

为了迎合富人们对艺术知识的需求,苏富比特地开设了艺术美学与历史课程:除了针对艺术收藏者和画廊主的单学期课程(学费5050英镑)之外,还有包含法律、估价、美学、保险、谈判等一系列课程在内的高级课程(学费19350英镑)。

与上述艺术课程相比,烹饪课程的要求显得更加简单――你甚至不需要真正学会下厨。拥有众多米其林星级厨师做培训教师的Tasting Places的负责人Jarka Hinksman说,许多学员自己家里原本就有厨师。“他们来这儿,有些是因为做菜能让他们放松,另一些纯粹是因为对食物的好奇心。他们几乎已经吃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著名餐馆,现在他们想看看这些菜是怎么制作出来的。”Hinksman说。总与烹饪相提并论的另一个热门话题是红酒,各色品酒课程的盛行证明了这一点。“我买红酒已经好些年了,我想我多多少少懂一点,但我的知识结构层里肯定还有漏洞”,Mark Pemberton,一家贸易公司的CEO这么解释自己报名的原因。

对于参加课程的更多人来说,即使上了课以后学不到什么,也根本无所谓。“我参加品酒课程,与其说是享受品酒这件事,还不如说是为了让自己晚上有点儿事做,虽然这么说有点悲哀,但事实如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员承认,“参加这样的学习课程,能让我有点儿充实感,把注意力彻底从工作上移开。”

伦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富人们的体验需求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消费力量,他们更乐意运用某种专业知识来展示自己的地位,因为那样显得更有说服力,更具个人特色。比如,用名厨Angela Hartnett从未发表过的菜谱制作晚餐,或者漫不经心地向客人提起,他们赞不绝口的那幅西班牙著名现代艺术家Manolo Valdes的肖像画是自己依据专业知识从苏富比拍卖行购买的。

上一篇:批改潘石屹的5堂人生哲学课 下一篇:2008最值得期待热门运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