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伦敦蒙难

时间:2022-10-29 10:37:52

1896年10月1日,由美国驶往英国的“麦竭斯的”号海轮,进

入泰晤士河,停泊在伦敦港。从人流中匆匆走出一位器宇轩昂、穿西装的年轻人,他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第二天,他到覃文省街46号,找到了他在香港西医书院学医时的教务长、恩师康德黎的寓所。詹姆斯·康德黎对自己最得意的学生、医学博士孙逸仙的来访,十分高兴,同夫人一起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安排他在自己寓所附近的葛兰旅店住宿。

10月11日是星期日,孙中山走出葛兰旅店,想到康德黎家去。他听到身后有人用英语问:“你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中国什么地方?”“广东。”追问者显得高兴起来:“咱们还是同乡呢,我也是从广州来的。”亲不亲,故乡人,何况是在异国土地上!孙中山也很高兴,便用广东话与这个人攀谈起来,边走边说,步履颇为舒缓。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中国人,也同孙中山谈起来。这时,孙中山被两个人挟持着,并肩而行。他们来到一座寓所前,那两个人说到他们的家了,请进去叙一叙乡情。孙中山婉言谢绝。正在推托的时候,又来了一个拖着长辫子的人,而最先缠着孙中山的那个人却转身溜了。他们作出非常诚挚的样子,又是推又是拖地把孙中山带到寓所门前,门突然大开,左右两人把孙中山推了进去,门又砰地关上了。

孙中山明白事情不妙,急忙向周围扫了一眼,屋宇高大豪华,来来往往的大都是中国人。这就是清政府驻英公使馆!他想起康德黎夫人告诫他的话:“千万别让使馆的人看见你,否则会捉住你,把你送回国的!”可不是嘛,他身陷囹圄了。

被禁缘起

清驻英使馆为什么要诱捕孙中山呢?说来话长:

1866年11月,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后改为中山)县翠亨村。反抗英帝侵略的鸦片战争就是从这一带开始的,老一辈的抗英事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家境贫寒,为了谋生,哥哥孙眉背井离乡到遥远的檀香山当工人。他12岁那年,随母亲也到了檀香山。在檀香山,他进了教会学校,学会了英语,丰富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接受了民主思想。1883年他回到了祖国。不久,中法战争爆发,全国掀起了反法斗争高潮。在刘永福、冯子材的率领下,前方将士英勇抗敌,使法国侵略军受到重大损失,但腐败的清政府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条约》。这进一步激起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改革现状的要求。他决定从医学入手进行救国活动。1892年,他以全校之冠的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不久就成了名医。在行医过程中,他接触了各方面的人士,经常议论时政,痛感国家非改良不可。

1894夏天,他给清政府掌管军、政、外交大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写了八千多字的《上李鸿章书》,强调要“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认为这是“治国之大本”。他怀着满腔热情,经上海,抵天津,辗转托人才投给了李鸿章,李鸿章却根本不予理睬。他“于是慨然长叹,知和平之法不可复施。”

这年(甲午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清军屡遭惨败。孙中山悲愤异常。他远涉重洋,再次到达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当时,很多人安于现状,怕反对清政府带来灭族之祸,接受他主张的人寥寥无几。但是,他毫不气馁,耐心地做宣传教育工作,终于团结了一批爱国华侨,在这年11月24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它的纲领明确表示要“振兴中华”。入会的誓词提出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成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澎湖、辽东半岛(后来用三千万两白银“赎回”了辽东半岛)给日本,并且向日本赔款二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全部财政收入)。清政府的卖国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孙中山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便秘密谋划,精选人员,准备以突击方式举行起义,攻占广州,时间定在重阳节。起义前夕,清政府察觉了此事,香港英国当局也曾将兴中会活动情况电告两广总督,所以,广州起义未及发难,清军便大举搜捕。兴中会会员陆皓东等人惨遭杀害,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了。孙中山连夜乘船逃出广州。广东地方当局高价悬赏,通缉孙中山。清廷知道他与海外人士过从甚密,总理衙门又电示清驻亚、美、欧各国使馆,相机缉拿。孙中山失败后并不气馁,他剪掉辫子,换上西服,继续宣传革命主张。他从日本经檀香山到了美国。可是当时美洲华侨革命气氛不浓,他便去英国,向华侨宣传,可是没想到,迎接他的竟是驻英公使馆设下的陷阱。

囚室求援

孙中山被诱捕之后,关进一间窗上安有铁栏杆的小屋内。不一会儿,房门开了,进来一个须发俱白、饶有官气的英国老头儿,一进屋就问:“你叫孙文吧?”“是的。”“你到这儿,就是到中国了……我实话告诉你吧,我收到驻美使臣来电,说你乘‘麦竭斯的’号来英,所以我遵照清政府命令拘留你。”这个人是谁?他就是策划秘密逮捕孙中山的主谋、清政府驻英参赞、英国人马凯尼。孙中山试探地问:“我到了这儿,能否通知我的朋友?”“不行。”一转念,他又说:不过,你可以写一个字条,叫使馆的仆人把你的行李取来。他是想通过搜查行李,查获革命党人的名册、文件。孙中山一眼看穿了他的诡计;当然不会写。

诱捕孙中山以后,根据清政府的密电,使馆用七千英磅的高价,租了一条轮船,还造了一个大木箱,准备把孙中山装在木箱内,几天后秘密押解回国处死。

在驻英使馆密谋策划的同时,孙中山也不甘心坐以待毙,便给康德黎写了一封信,请求援救。他把信交给了一个送食物的英国人,没想到此人把信交给了使馆。富有斗争经验的孙中山又想出一个办法:他把写好的字条包上铜币,卷成纸团,抛向使馆屋外,希望有人拾到。但是,这一办法也被使馆发现了。

一天,有个叫柯尔的英国仆人来送煤,孙中山就直言相求:“你能救我吗?”“你是什么人?”孙中山就告诉他说,是政治犯,因为要改革中国的政治,中国的皇帝就要杀我。请你转告我的朋友,让英国民众知道我被囚于此,驻英使馆就不会加害于我了。柯尔对孙中山深表同情,点点头,背着煤篓,带着孙中山给康德黎的信就出去了。过了一些时候,柯尔又端进一些煤来,并且以目示意。孙中山等柯尔出去以后,便在煤篓里找出一张纸条,正是康德黎写的:“不日即可见释”。这时,孙中山才睡能安席、食亦甘味了。

良朋营救

同情中国革命的康德黎博士,知道孙中山被捕以后,非常焦急。他连夜找到马凯尼的家,向马凯尼要人,里面传出话来,说马凯尼不在家。他又赶到附近的警署,请他们出面干涉,警署的人说,事关重大,他们管不了。他约上孙中山的好友孟生医生,第二天一同去英国外交部,外交部值班的人说,星期日停止办公,明天向上转达。康德黎和孟生觉得时间紧迫,于是,他们分头奔走:孟生通知驻英使馆:英国政府将干涉囚禁孙中山一事,警告使馆不得动手加害孙中山。康德黎约见记者,详细揭露清使馆侵犯人权事件的始末。为了防止意外,康德黎还顾了两名私人侦探,藏在离使馆不远的一辆汽车内,监视使馆的举动。

10月21日晨,康德黎买了一份《地球报》,第一版便有“革命家在伦敦被诱捕”的消息。这一消息使英国舆论哗然。数以百计同情中国革命的伦敦市民,包围了清政府驻英使馆,高呼“释放孙逸仙”的口号,有的甚至要捣毁清使馆。英国外交部在舆论的压力下,才出面与清使馆交涉。对洋大人唯命是从的清政府,也只好释放了孙中山。

23日下午,孙中山从使馆出来,伦敦街头人山人海,纷纷向孙中山挥手致意。他一回到旅店,英国各报记者蜂拥而至。孙中山慷慨陈词,揭露清政府的阴谋。由此,孙中山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

孙中山脱险以后,在伦敦又小住了一些日子。他继续宣传革命思想,并且常到大英博物馆潜心攻读,进一步接触了政治、外交、法律、经济等方面的资产阶级理论著作,还认真地观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对他的三民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完善起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闲话谜语 第10期 下一篇:人生学何穷 当知寸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