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3-27 02:53:08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技术运用于科学教学,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将在四个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学科整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F224-3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崭新而永不褪色的话题。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效果实质性的变化。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帮助。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将在四个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一、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也就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整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和感知的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例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风的形成过程、日食和月食、岩石的形成过程等,是我们无法直接看不见的,凭借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口述或图片展示,没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枯燥乏味,还很难讲清楚。如果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漫长的气候变化随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将罕见的日食现象即时地再现,也可以将人的眼睛难以观察到的岩石的形成过程,通过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觉和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较好地表现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这节课时,教师出示了一段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录像,然后提出问题:“谁能说说潜水艇沉浮的原理?”学生思考后争先恐后回答问题,从而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界,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科学课的关键。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对信息重组和变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还能促进学生建立新旧信息间的内部联结,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得与保持。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科学课资源充实到现行科学课教材中,使课堂成为动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在科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描述动植物生长变化或称的课例,比如在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养蝌蚪》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轻松地把这个过程,连续、动态地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向学生展示了青蛙生活的环境和生理结构、习性等知识,还了解到青蛙的繁殖、发育过程。通过这一动态课件,使学生获得了如何饲养蝌蚪的知识,为学生动手操作奠定了基础。

四、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中师生交流的工具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观看者,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环境。而通过网络这种形式的沟通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零距离交流,可以使教师掌握到第一手的最真实的学生心理活动的状况,它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改变这一切的有效手段就是实现时时沟通,网络为实现时时沟通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指导,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综上所述,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小学科学课教学有机地整合,可以优化科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当然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也不是一劳永逸,十全十美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时的各个小问题,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使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科学课教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科学教学,不能忽视实物。承上所述,信息技术运用于科学教学有很多优点,儿童非常感兴趣。但儿童学习科学课的第一教材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自然界里的实物。所以,要上好科学课,老师、学生都要在课前去找实物,带到课堂上观察。另外,有时信息技术呈现的实物不能完全突出教学重点,看屏幕与拿在手中观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在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要真正做到“该动手时就动手”。

信息技术运用于科学教学,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只要我们科学课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常规电教手段结合,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一定能获得最佳的效益,获得最佳的效果。

上一篇:兴趣是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 下一篇:“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