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8 04:18:33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摘要:改变传统以“洋流”概念导入新课,把巧设悬念导入新课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绘制洋流模式图、读析世界洋流分布图,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呈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关键词:洋流;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4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鲁教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中,改变传统以“洋流”概念导入新课,把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气压带和风带,绘制洋流模式图等知识,分析盛行风、陆地轮廓、地转偏向力对洋流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读析世界洋流的分布图,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悬念一:二战期间,德国潜艇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潜入浅水中,从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潜入深水中,并且在行进过程中,关闭发动机,以逃避英军雷达的侦测,这不仅逃避了英军的攻击,还能出其不意的袭击英军的舰艇,给英军舰艇带来很大的威胁。此地助战德国的“地利”就是表层和深层不同的洋流。材料中“地利”按洋流的成因属于哪种形式的洋流?其成原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形成洋流?洋流除了可以助战之外还有哪些作用?

悬念二:加利福尼亚洲与夏威夷洲的东太平洋海域存在一个巨型垃圾场,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导致这座超级垃圾堆的形成是洋流长期搬运的结果,追问“太平洋”中的垃圾岛成因是什么?对地理环境有什么作用?其目的为了更好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图文结合,以绘图导学

地图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教学工具,又是重要的学习工具。

洋流模式图

(1)引导学生画出之前学过的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2)再引导学生画空白的洋流模式图,并由学生自己标出0°、南北纬30°、南北纬60°、南北纬90°纬度值;(3)强调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盛行风”,另外,陆地轮廓、地转偏向力也对洋流的流向产生影响;(4)先画出上图中“受信风吹拂形成的洋流⑥和⑦,受盛行风吹拂形成的洋流③和⑩,以受极地东风吹拂形成的洋流①和南极环流”,再画出受陆地轮廓影响和海水运动的连续性,水平补偿作用下形“赤道逆流和④⑤②⑧⑨”,完成整个洋流模式图;(5)结合各纬度的海区名称(副热带海区、副极地海区)让学生自己找不同海区“顺逆时针”的运动规律。整个过程始终围绕洋流的成因展开,同时整个过程也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完成。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图释文,图文互动,并为探究性学习提供典型案例,表现形式、形象、直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三、展示地图,读图析图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图2-3-7世界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1)观察中低纬大洋东西岸洋流性质差异,归纳洋流流向和洋流性质:中低纬大洋东岸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低是寒流;中低纬大洋西岸,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是暖流,北半球是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是逆时针方向流动;(2)观察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是逆时针方向流动;(3)观察南极的形成西风漂流;(4)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是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是逆时针方向流动;(5)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部海水流向相反,由于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6)由于风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如: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7)借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洋流助战(航海)、巨型垃圾场(净化与扩散污染物)、暖寒流交汇(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和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沙漠(气候)。

总之,教学中以“洋流助战、垃圾岛”情境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问题的欲望、学生绘制洋流模式图,读析世界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呈现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既有直观的认识,又有理性的归纳,能引导学生全面、透彻的理解洋流分布图的含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渗透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效果显著。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谈谈小学语文的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