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时间:2022-03-27 12:37:32

让评价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编号:G40(2015)12-02-01

作者:刘桂红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积极的态度,课程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积极完成某种任务,而且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影响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建立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英语课堂学习评价是英语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目的的不同,学习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和他人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对于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一,课堂学习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它记录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等情况,为教师进行终结性评价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二,课堂学习评价是组织、调控教学的重要手段。利用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维持课堂纪律,促使教学顺利进行。

一、激励评价、激发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通过课堂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课堂学习的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衡量课堂评价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是否喜欢评价。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同理如果学生对评价感兴趣,那么,评价以及使用了评价的英语学习,会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礼物。如果学生害怕评价,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评价的教育功能也就难以真正发挥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十分注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用机理性评价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师主导、言传身教

传统课堂评价往往单方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则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教师、学生个体、学生群体都要参与到评价中来。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然不容忽视。小学生要评价自己的学习和行为,需要有好的榜样。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示范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时要既坚持激励性原则,又做到客观、公正、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1.口头激励性评价

平时教师应坚持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如:Good! Very good! Great! Well done! Wonderful! Good job! Clever boy (girl)! 这些口头评价,往往在教师不经意地流露中会改变学生的听课情况。特别是一些对英语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一旦听到老师在课堂中用到这些词来鼓励,原来枯燥无味的内容在学生看来也会异彩纷呈。

英语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尝试体验的过程。学生在运用新语言回答问题时往往容易出错,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在评价时不必见错就纠,因为这样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也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不全面或有错误的回答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其他学生补充、纠正,必要时教师予以启发帮助。

2.荣誉激励性评价

为了有效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也可以用荣誉激励性评价方式,如苹果上树,星星上墙,贴笑脸,赠送小礼物,发表扬信等多种方式。这种评价对后进生尤为适宜。他们能在评价中体验进步,重新认识自我,从而建立自信。按照这种方法,我经常使一些其他课上的“问题”学生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体态语激励性评价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积极大胆、发音准确,就可以点头微笑,拍拍学生的肩,摸摸学生的头:You 're very clever ,对其他同学竖起大拇指:A cool boy ! A super girl! 等等。

4.任务驱动激励性评价

教师教给学生一些任务,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来完成。

三、自主评价、促进发展

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自己从讲台上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疑也是评价的主体。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新课程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评价模式,坚持发展、变化的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促进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1.自我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片面强调和追求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往往使学生的自评变得无足轻重。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应改变过去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自我评价能够培养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思考,使他们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Recycle中,就有让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像这种评价可以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经历,帮助他们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2.他人评价

通过让学生互评,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所具有的智力强项和优势,引起争论和共鸣。新课程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调,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其实,学生更看重同学及合作伙伴对自己的认可。

因此我们要经常有目的、分层次地创设师生间、生生间互动评价的机会,这样既能达到尊重学生人格,又能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找出差距。例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采用组内互评或组间互评,并选出组长进行总结评价。既可以是学生个体之间的语言评价,也可以是同桌之间互相填写互评表,还可以把鼓励性的语言运用到全班,使学生得到集体的肯定。

这种评价看似简单,却体现出一种全新的评价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观。正是通过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参与,使评价过程成为他们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与人合作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作者单位:郯城县第三实验小学 276100)

上一篇:郭光硕:好生活代言者 下一篇:券商称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震荡上行是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