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供应室的细节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时间:2022-03-26 03:05:31

加强供应室的细节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加强细节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加强供应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消毒物品的环节管理,保证物品器械消毒质量,做好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为临床一线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细节管理措施的落实使供应室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供应室;细节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94-2

医院供应室作为医院的重要消毒灭菌场所,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危。但是,它也是医院感染的“源头”,工作稍疏忽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造成医院感染和热原反应的发生。供应室要适应医院事业的发展,就必须从物品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到设备技术更新;从细节管理到质量控制到人员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中心供应室工作各环节的细节管理,质量监控,是确保无菌物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

1供应室的环境要求

建筑布局要求,目前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与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房屋建筑面积太小,医院消毒供应室未设在相对独立的区域,路线上做不到强制性通过的方式。人流、物流的路线没有严格做到由污染到清洁,存在着交叉逆行或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分区不明确。功能间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或根本不使用。这就要求医院领导重新建立新供应室,按规范要求布置各功能间,来达到满足工作需要。

2人员素质的培养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

2.1人员的选择人员要求工作认真、心细,有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并有一定临床经验。

2.2人员的配置根据本医院的规模配清洗工1名,消毒员1名,打包员1名,下受下送人员1名,清洁工1名。

2.3人员的培养进供应室的人员首先做好岗前培训,消毒员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并每年分批派出1―2名在岗人员参加消毒供应室培训班的学习,不断学习和吸取新经验来适应供应室的发展。

2.4重视在职教育供应室人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2.5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供应室每天都要回收各种污染器械和针头,对污染器的清洗、消毒、包装大部分都是手工操作,工作人员常被各种锐器划伤,化学消毒剂灼伤等,这些原因的发生与自我防范意识薄弱,工作环境凌乱,不遵守操作规程以及对危害认识不足有关。所以应经常组织工作人员防止职业暴露的学习和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加强物品环节的细节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重复物品、器械由回收到发放要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科室人员要认真对污染物品、器械和有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要有明显标示,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1]和质量标准[2],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3.1严格物品回收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3.2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我曾经在香港参观学习得知有一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规范化,严把清洗质量关。

3.3严把包装质量关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灭菌包用于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体积≤30cm×30cm×50cm,金属包重量≤7kg,敷料包≤5kg)。

3.4正确的灭菌方法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3.5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放。

4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2000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3],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4.1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

4.2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4.3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现配现用每日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月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 cfu/ml为达标。

4.4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每月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μ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4.5对医疗器械每周进行1次细菌内毒素法热源监测和微粒分析,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均按规定每批号作热源监测和无菌试验,结果阴性。微粒数200 ml洗脱液中含15 μm~25μm的微粒≤1个/ml,合格后方能进行发放。

4.6蒸馏水质量监测每周进行1次,要求蒸馏水pH 5~7,无热源反应,氯化物、硫酸盐、钙盐、易氧化物、重金属监测,结果阴性,保证蒸馏水质量。

5结论

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强各类人员对消毒灭菌及各种监测重要性的认识标准,定期进行人员培训,要经常教育护理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护理道德责任感,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才能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供应室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98-13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157.

[3] 杨家芳.基层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49.

上一篇:浅论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 下一篇:浅议基层医院药学管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