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 10期

时间:2022-03-26 02:52:24

留守儿童 10期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个新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寻求留守儿童教育更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193-02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个新群体。笔者所在的是二半山区学校,是一所半封闭寄宿制小学。由于地理环境及经济原因,留守儿童占据较大比例,其中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不在少数。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笔者有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并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良好道德感缺失,行为习惯差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忽视,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生活习惯不良、任性、自私、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说谎、小偷小摸等不良品行,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

2.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

由于父母外出,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学校教育往往处于尴尬境地。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会出现心理障碍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不当的行为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以沟通。

4.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

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的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特别是留守女童,自身保护意识淡薄,家庭教育和学校引导没跟上,更易受到害。

二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导致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时期,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另外,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少年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加之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而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又滋生了农民对子女的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恶化。

2.学校教育力不从心

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心有余而力不足。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寄宿学校,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再加上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学校教育处在探索实践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尽管有很多的团体和机构提高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但往往只是在诸如儿童节、春节等节日时开展一些捐赠活动,缺乏长效机制。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村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面处于无人员、无设施、无场所的“三无”状态,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三 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1.以政府为主导的各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政府出台政策,协调相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对农村教育给予财力投入和师资配备,帮助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村小、中学新办或巩固原有的寄宿学校,让留守儿童吃住集中到学校,一是可以解决留守儿童家中无人照顾的问题,二是方便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发展积极向上、开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可以排除留守儿童上学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

2.学校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签订责任书,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考核,落实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3.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跟踪管理

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保持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代管人进行沟通,实行动态管理。如笔者所在学校就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情况掌握清楚,管理有针对性。

4.学校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第一,农村中小学校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第二,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发放寄宿制学生肉食补贴和贫困学生生活补助时向留守儿童倾斜;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联系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活动,进行心理辅导等。

第三,开展“结对子”活动。我们学校就发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或几个教师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

第四,强化留守儿童安全和自我保护教育。我所在学校十分重视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当成常态工作开展,同时,组织女教师对女童进行预防害和青春期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女童树立防范意识。

5.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第一,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

第二,在留守儿童的父母回乡探亲时,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第三,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指导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应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在中国打工大潮现状之下,留守儿童教育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农村教育之重,我辈教育人任重道远,需不断努力探索。

上一篇:期刊如何利用微信发展壮大 下一篇:技工学校电工实习安全事故隐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