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的现实思考

时间:2022-03-26 09:18:01

浅谈“美”的现实思考

摘 要:“美”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古往今来的研究者不计其数,给“美”下定义、做注解的文人雅士也不胜枚举。中国古老的“美”告诉我们真善是美,西方的“美”告诉我们丑恶也是美。在传承的过程中,“美”保留了它一定的意义,同时也改变和添加了一些与时俱进的内涵。“美”的发展不仅要关照历史,同时也要立足现实。

关键词:以真实为美;以完整为美;以雅为美;以丑为美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232-02

“美”这个字,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羊大则美”。羊大之所以为“美”,是其好吃之缘故:“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说文解字》对“甘”的解释是:“甘,美也。从口含一。” 大概老祖宗在创造美这个字的时候是立足于味觉,但是经过千年的流传,美已经远远不是停留在唇齿间的回味了。

一、以真实为美,以虚幻为美

何为“真实”? 其一指跟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 汉代荀悦《申鉴·政体》中认为,“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而已。” 其二是指真心实意。宋代苏轼 《东坡志林》(《稗海》本)卷十:“ 玄德将死之言,乃真实语也。” 其三是指确、清楚。《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 其四是指真相的实际内容,突破虚幻,真实的感受。

可见,真实就在我们身边。且看那初春的嫩芽,尽管还不能经历风雨,但是却有着真实的生命力。且听那患难之中的真情流露,尽管不甚悲凄,但是却有着真实的感染力。且感受那鲜花盛开的芳香,信手采摘,尽管花小枝嫩,但是却有着真实的气息扑向你。

看那耸入云霄的重山,看那碧浪连天的大海;看那翱翔的雄鹰,看那游弋的鱼儿;看那匆匆的行人,看那脚下的石子;看那无尽的沙漠,看那袅袅的青烟……无论我们怎样在心里勾勒,无论我们如何在脑中描绘,它们就在那里,真实的在那里,也美在那里。

与真实相对的是虚假,有的虚假可能是完全不符合客观事实,有的虚假可能是游离于想象,也可能就是根本没有的事物。但是当我们接受真实的美的时候,我们就一定排斥了虚假的美了吗?

仰望星空,皎洁的月亮是真实的,洒落的月光是我们触碰不到的,你无法确定哪个形状叫做月光,尽管它不真实,但是它的美不变。多少文人曾陶醉于这似有似无的月光下,沉醉在这或明或暗的月影中。

茫茫沙漠,看得见的是风吹的流沙,看不见的是无尽的绵延。就在那若隐若现的边界出现了一座高山或是一片森林,这不是真实的,是大自然在跟你开的玩笑,尽管这海市蜃楼的奇观是那样虚幻,但是仍然不能阻挡人们前往一看或者追逐着欣赏。

也许你热衷触手可及的美,因为它是那样的不欺骗你,让你时刻感到存在的意义;也许你渴望想象中的美,因为它是那样的捉摸不定,让你的思想神游四方。

也许,这就是美。

二、以完整为美,以缺憾为美

圣托马斯·亚昆那曾提出过美的三要素,其一是完整或者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狄德罗说:“任何东西假使不是一个整体就不会美。”

的确,试想我们面前摆放着一只精美的花瓶,它的美不仅在于它精良的做工,它的美也不在于细腻的质地,它呈现给人们的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的形象。倘若将其击碎,它的意义也随之改变。面对一地的碎片,也许你会觉得这是破碎之美,但是作为一个花瓶的意义已经不复存在,代表一个完整性的美感也随之破灭。

当一个花瓶不再具有可观赏的外表和内在的实用,即使它破碎的每个部分都无限精美,即使它洒落的每个碎片都充满诗意,但是它也不足以支撑一个美字 —— 因为它已不再代表它的本身,也就是说它所呈现的不再是它本应代表的美。一地散落的碎片又将如何承受一个花瓶的价值,一片狼藉的残渣又将如何呈现一个完整的美感?

当一个本应完整的事物不完整的时候,我们会慨叹它曾经的绚丽;但有时候本应完整的事物不完整的时候,我们也会欣赏它缺憾的精彩。

你瞧那苍穹上的月亮。月圆之时,人们用饱满的情绪,抒发来自内心的声音 —— 有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感慨;有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生机;有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气势;也有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哀思。

我们欣赏月圆之时的美满,我们也陶醉月圆之夜的气氛,但是万物轮回,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圆月当空固然美丽,月牙初上也别有一翻滋味。

当圆月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满时,月缺是不是也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呢?面对这个略有缺憾的月亮,我们是否也在憧憬着下次的完满,是否也在沉思中构想着美好,是否也在缺憾中体味着美感?

没有人不喜欢完好的事物,也没有人排斥遐想的空间。当心中期待的完美被缺憾取代,我们在回味完整的美好时,也将学会欣赏缺憾的艺术。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也许,这就是美。

三、以雅为美,以俗为美

《毛诗序》中认为,“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也就是说雅是一种王畿之乐,是一种可以作为典范的音乐。当然,经过几千年的流传,雅已经不再仅仅代表朝廷正乐,它更多的指代一种标准 —— 一种积极健康的标准,一种精妙深远的标准。

例如,“高雅”、“典雅”、“雅兴”、“雅士”等等,在这些都含有褒义的词语中,我们不难看出,雅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美。这种美高贵,这种美精致,这种美纯洁。这种美充满了一种无以言说的尊贵的气息,没有任何杂质,仿佛一种超脱世俗的气质占据了思想。

没有人不喜欢这种有品位的美,没有人不赞同这种高洁的体会。就像天边的白云,尽管高远的不可触及,但是仍然有它的魅力。人们不嫌它的远,却爱它的洁;不嫌它的高,却恋它的白。

有的时候,雅的美好就像白云般触摸不到,尽管美好,尽管纯粹,但和我们中间仍然隔着一个天和地的距离。

而真正和我们没有距离的大概就是我们自己 —— 即所谓的“俗人”。关于“俗”,也有很多解释,我们暂且不提庸俗、恶俗、低俗等等这些本来就不美好的东西,我们且单说这些平凡的、普通的、大众的事物。

上一篇:提高新居民子女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下一篇:对儿童艺术教育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