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3-26 08:49:24

复习“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的几点体会

【摘 要】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对高中生来说必不可少,能利用动能定理解释变力做功、多过程问题、物理系统问题是高中生能在高考中取胜的必备法宝。

【关键词】动能定理;综合应用;高中物理

自古以来,流行这么个说法:学物理如雾里,物理无理,其实,学会了也就不觉得无理了,而是觉得非常有道理,物理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动能定理在高中物理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部分的内容,可以将力学知识与能量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

一、强概念,剖析本质

高中生要学好动能定理的相关内容,首先要对动能定理的相关的内容有一个较为清晰和系统的认识,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只能是单个物体,那么根据其具体概念在进行动能具体分析时,授课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强化对概念的掌握,从而进一步剖析出物理动能定理相关内容的本质。

例如动能定理的典型分析,电梯质量为Μ,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钢索拉电梯右静止开始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Η时,速度达到v,则请问:物体动能的增加情况如何?在进行该问题分析的时候,有些同学可能学会额外考虑重力,其实重力只是其中一个力,那电梯受到的力有钢索提供的向上的拉力Τ1、物体m的向下的压力Τ2、电梯的重力G,所以在进行问题分析时过于复杂化,实际进行该问题解答时,根据动能定理的定义,可直接得出:Ek=1÷2mV2,授课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在牢固强化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上,对物理试题进行深度剖析,最后有所收获,快速提升。

从初中到高中,最基础的是离不开受力分析,知道受几个力,才知道能量之间的转化,才能熟练运用动能定理,所以基础很重要,动能定理的应用不只是记住公式就足够的,而应该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对习题的本质进行较为深入和透彻的剖析和理解。

二、巧分析,活学活用

物理动能的中心问题就是受力,一切围绕着物体受力来分析,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进行物理学试题解答的时候,对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巧妙分析是进行物理试题解答关键,许多物理问题集中体现着活学活用理念。

例如某物体以400J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向上运动,当它通过斜面伤的a点时,其动能减少了160J,机械能减少了67J,最终到达最高点b,那么我们来分析下着一系列的能量变化。机械能减少,说明有能量损失,那么动能损失的能量一方面克服重力做功,我们设为W1,一方面克服摩擦力做功,我们设为W2,那么W1+W2=160J,而对于该物体来说,势能也是机械能的一部分,所以机械能损失间接说明了W2=67J,所以W1=160-W2=160-67=93J,从底端到M点合外力做功为-67J,从底端到M点重力做功为93J,那么总的来说初始机械能为400J,能量是守恒的,那么通过沿斜面向上运动,则能量被用于克服摩擦力、重力,在M点的动能为400-160=240J,随着向上运动,在N点停止,所以此时动能为0J,能量全部被用于克服重力合摩擦力。

针对该题而言,也可以进行受力分析,即把重力沿垂直于与斜面和平行于斜面两个方向分解,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下,那么摩擦力是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另外该物体还受到斜面给予的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该支持力和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正好合力为0(因为物体在斜面上平稳运动),所有的力都分解好了,所以物体受力一目了然,如果教师能全面分析这类问题,那么为想每个学生都能在遵循能量守恒的基础上活学活用动能定理,进而熟练的进行受力分析,而不是头脑模糊的胡乱做题。重在理解。

三、建模型,分条缕析

物理问题涉及的多是单个运动物体或者是单个系统的状态变化(静止、运动、上升、下降、弧形运动等),那么对于我们来说,看起始状态和结束状态非常重要,进行物理模型构建,分条缕析地对每个物理过程进行细致化分析,对学生保持头脑清醒,捋清解题思路至关重要。

例如:质量为m的小木块A以一水平速度v。冲上质量为M、长为L、置于光滑水平面的木块B,并正好不从B木块上掉下,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求此过程A、B物体组成的系统减少的动能。我们来分析,对于A、B物体组成的系统而言,起始状态能量为A的动能,而B物体与地面之间无摩擦,所以终末状态是动能不变。现在分析过程,A正好不从B木块掉下,这是什么状态?能同时停止吗?根据能量守恒是不能的,那即为A相对于B来说静止,二者以共同速度运动,我们设为v,现在分开单独分析,对于A而言,克服和B之间的摩擦力做功,我们设为W,而对于B而言,置于光滑水平面,所以和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为0,那么和A之间的摩擦力是唯一促使它运动的力,所以W全部转化为木块B的动能,所以对于A、B物体组成的系统减少的动能为0。

所以我们做物理题目先要看看该物体或者系统的起始和终末状态,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体系,下一步再去针对性的分析过程和状态变化,先有轮廓再有细节,在进行有条不紊的分析,这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解题环境,尤其在考试,不至于紧张的乱成一团。

根据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强概念,剖析本质;巧分析,活学活用;建模型,分条缕析。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信心,提高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刘伟荣.正确认识动能定理及题型整合[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4(06)

[2]何万龄.动能定理应用的要点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2015(05)

上一篇:发热原因不明者需警惕布鲁菌病! 下一篇:浅析农户饲养波杂羊失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