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及风险防范

时间:2022-03-26 06:20:53

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及风险防范

摘要: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会计监督不到位、会计人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等问题已经危及资金安全。加强会计管理及风险防范,除了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健全内控制度外,重点是从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入手,打破会计工作分级管理的体制,实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会计核算集中管理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银行会计业务也发生了很大变革。支付系统的全面上线、小额支付系统的逐步运行、财务管理实行部门预算,会计业务的巨大变化使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管理,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成为当前摆在基层人民银行面前的迫切任务。

一、当前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

会计工作是人民银行的基础性工作,与货币政策管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差距。有些银行领导思想认识不足,只重视宏观的货币政策管理,轻视会计基础工作,会计部门多年无案件发生,思想容易麻痹,缺乏防范会计风险的主动性;会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认识不清,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岗位的重要性,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只是具体的会计核算,局限于日常的账平表对,日清月结,没有从会计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因而防范会计风险的警惕性不高,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串岗、不合理兼岗等违规现象。

(二)岗位设定与现有会计人员配置矛盾

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县支行会计国库股承担着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双重职能,一般应设置接柜岗、记账岗、复核岗、联行岗、资金清算岗、综合岗、系统维护岗、会计主管岗、事后监督岗、票据交换岗、结算管理岗、会计档案管理岗等岗位。其中事后监督员、票据交换员、系统维护员、会计主管员不得参与日间账务处理,记账员、复核员必须交叉,资金记账、明细记账、综合岗必须分离,印、押、证必须分开管理。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人少岗位多的矛盾。要保证正常业务开展,必须一人多岗,一人多责,如遇培训、外出检查、正常休假等情况,兼岗和顶班就不可避免。人少岗位多的矛盾还体现在:不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人员,就会不同程度出现混岗、兼岗现象,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不复存在,风险隐患较大;县支行人员较少,会计业务量较小,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人员,势必造成会计人员占全行人员比重较大,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县支行其他工作的开展。其次,内部核算与外部监管的矛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要求,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工作还具有结算监管、账户监管、反洗钱监管职能。由于县支行会计人员比较少,整天只能忙于内部核算,对于上级行安排的各种检查只能是应付了事,没有真正发挥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监管职能。最后,调整后的县支行懂核算、会管理的综合人员较少,一部分充实到会计岗位的人员对会计制度了解的不多,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特别是对电算化状态下的会计核算操作更是无从着手,对于如何进行会计业务操作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培训,需要有个熟悉的过程才能逐步掌握,这样给防范会计风险带来许多隐患。

(三)实现重要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与县市支行人员素质矛盾

按内控制度的要求,联行、记账、同城票据交换、财务等重要会计岗位人员原则上两年轮换一次,会计主管人员原则上三至五年轮换一次。强制性的定期轮岗或离岗审计,对防止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用联行资金,减少会计资金风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县支行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县支行从事过会计工作的人员少,懂核算、懂会计管理的人员更少。据统计,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六个县市支行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一线会计核算人员无证上岗(其中包括个别支行因管理上的漏洞,导致所有有证人员因会计证没有按时年检而集体失效)。在这样一个人员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岗位定期轮换条件不成熟。调整的新手较少接受过会计知识培训,对会计制度了解不多,对防范金融风险缺乏认识。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支行近两年调整的会计人员看,大范围地调整会计人员,势必影响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支付结算工作技术性较强,支付结算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支付结算知识,才能适应人民银行结算管理的需要。外来的会计风险很大程度上是靠一线结算人员的工作经验来防范的,如果一线结算人员轮岗过勤也会带来一定的会计风险。

(四)事后监督措施不力

一是事后监督的时效性严重滞后。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事后监督集中在中心支行一级,县支行会计凭证传递环节多、时间延长,前台的会计业务往往2-3天才能送到进行事后监督,遇到天气不好或法定长假,时间则更长。这样即使发现业务差错或会计案件也为时已晚。二是事后监督的内容不全面。事后监督中心成立时间不长,许多业务如何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现有的事后监督大部分只局限于对会计凭证要素、账务处理的监督,对一些重大会计事项的整个核算过程监督很少,监督工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三是风险监督缺乏。由于会计工作业务量大,具有综合素质的事后监督人员少,只能是针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监督,根本无暇顾及计算机安全管理、资金流向等一些风险性工作的监督,使得事后监督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五)会计财务部门与营业部门、国库部门之间的业务管理不协调

在会计管理上,会计部门、营业部门之间时常出现不协调的情况,这容易产生管理上的漏洞和重复。会计部门是辖内金融会计也是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管理部门,营业部门和国库部门是具体业务操作部门。而县支行会计国库部门既承担着营业具体业务还要负责国库、会计财务业务,业务管理分别接受中心支行会计财务科、营业室、国库科三家的指导,由于具体工作布置和管理“政出多门”,县支行会计国库股无所适从。比如在登记簿设立时,上级行三个部门合计要求设置的登记簿达60种之多,近一半是重复登记,完全可以合并或撤消。如果三家在业务管理上统一要求,县支行会计国库部门能够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从事金融服务和结算监管,会使整个会计管理和监管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二、加强会计管理及风险防范的思路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管理

提高银行领导对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即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后,充分认清会计基础工作不仅在于切实履行中央银行金融服务职责、防范资金风险,而且在县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广大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会计部门是危及资金安全,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因此会计人员不能有丝毫松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会计工作无小事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会计人员思想观念也要及时转变。中央银行会计是宏观金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会计人员在管理范围内不仅要管好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及时办理各金融机构的缴存款及其相互之间的资金清算还要管理结算。在管理内容上,会计部门要利用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做好会计分析,通过其固有的反映、监督职能,为宏观管理提供可靠信息,同时做好内部资金和财务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合理优化岗位组合

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看光盘等方式对会计人员进行新业务、新知识的业务辅导,不断提高他们处理业务的技能,不断增强他们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努力培养出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五型会计队伍。会计工作要实现由“核算型”到“管理型”观念转变,即以记账、算账、报表、费用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转到以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为中心,以执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为主要任务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央银行会计工作范围也要逐步延伸拓宽,反映、控制、监督、管理、分析、预测都是中央银行会计的职能和任务。积极开展遵纪守法、以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正确树立依法办事的理念,自觉抵制“钱、权”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岗位组合。从基层人民银行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参照商业银行的柜员制,将岗位重新组合或者将会计国库人员岗位相互交叉管理进行业务操作,这样能够解决县支行一部分人力、财力、物力,更主要的是集中了会计人员的精力,使他们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从事金融会计的调查研究,充分行使中央银行会计监督管理的职能,使会计管理能较好地发展。

(三)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狠抓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规范操作程序和会计行为

银行会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会计风险具有隐蔽性、持续时间长、危害大的特点。为确保会计核算操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必须从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入手,狠抓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规范操作程序和会计行为。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制约措施。对现有不合适、不合理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补充、修订,使之更严密、更完善,通过建章立制,使内控制度的触角延伸到会计核算的每一个角落,保证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堵塞漏洞。严密程序,强化管理。要按照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对所有岗位都要制订制约措施,避免管理失控、制度悬空。严格实行印、押、证使用与保管环节的相互分离,会计核算与事后监督相分离,做到相互牵制、相互监控。建立和完善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应尽快对当前各业务部门会计业务制度进行整合,形成一套连续、完整的会计制度体系,使会计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方便、快捷地查找各项制度,规范地处理会计业务。对原有的不相适应的制度重新修订和完善,尽快明确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一些制度。

(四)大胆创新,把好“关口”

要设置事后监督岗位,对发生的会计业务进行全面检查,建立会计核算的第二道防线。事后监督作为会计风险控制的最后一道“闸门”,措施是否得力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的质量和资金安全。把事后监督变为事前核算与监督同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一套会计核算资料传输系统,解决事后监督时滞问题。注重风险监督,建立会计风险预警机制,把会计风险进行分类和预警,逐步实现由核算型监督向风险型监督转变。充实事后监督人员,扩大监督范围,对一些重大事项资金的流向全过程进行监督,从而达到全面监督、适时监督。

三、风险防范的管理和方法

解决基层人民银行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会计监督不到位、会计人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等问题,只靠健全内控制度难以奏效,必须从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入手,打破会计工作分级管理的体制,实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集中管理主要体现在“四集中”:一是集中会计核算,即改变现行人民银行四级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将会计核算主体由县支行提至中心支行,建立以中心支行为基础核算单位,各县支行为网点终端的集中式会计核算体系。二是集中事后监督,即在中心支行建立事后监督中心,把各营业网点的会计凭证集中到事后监督中心,监督人员按照业务种类、凭证要素逐笔监督审查,对照核算中心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差错,杜绝各类违章、违纪及违法行为,达到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范会计风险的目的。三是集中账务查询,即在核算中心设立查询专柜,专门负责各类查询查复,以检查发现查询中漏查、错查、迟查现象。四是集中会计档案保管,即集中核算后营业网点的主要会计凭证,必须于次日传递到事后监督中心,由事后监督中心监督移交至核算中心。各营业网点可以不保管会计档案,会计档案有中心支行集中保管,专人负责。集中管理不仅有利于职能的转换,使基层人民银行摆脱大量繁琐的具体业务,集中力量突出监管,而且也能很好地解决基层人民银行岗多人少的问题,既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可解决会计监督“四个不到位”问题和会计、营业室、国库三家在业务管理方面的不统一、不协调现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永顺支行)

上一篇:圆盘剪的间隙调整和控制 下一篇: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