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我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3-25 01:28:47

新课改下,我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摘要】在新课改下,为了提高物理教学水平,老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因此物理教师有必要通过教学反思,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学生的发展和实际出发,使自己的教学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为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物理教学;规范解题;目标把握;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高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而且很难学的学科。所以从高一的物理教学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地步入高中物理的大门,其次是要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掌握好的物理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加深和提高。

一、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首先,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教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基础知识的不牢靠,影响以后的物理学习。所以教师要科学、系统、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的认识学生,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于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和难点,是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如果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不当,那么就谈不上物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章节,甚至整门学科或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认为自己的讲解非常清晰到位,造成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后面学习的负担。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把握好物理教学方法

1.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照顾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同时课下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拔高,对学习差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遗忘所谓的差生。

2.注重学法指导。高中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演绎得到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经历、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3.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恰当科学地运用电教媒体是提高素质教育成效的关键。要逐渐增加“智能型”电教媒体的设计和选择,为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架设桥梁,向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4.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极限法、相似三角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有很大益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三、对题型训练方法的要求

1.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2.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维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让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3.题型训练要扎实。

4.作业要布置,布置了就必收、收了就必批、批了就必评、评了就必改,做到有反馈,有校正。要求学生解题过程要做到多反思、归纳和总结。

四、加强物理教学的技能

1.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3.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的功能有清楚的了解、达到使用、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总之,我们作为教师,学生的引路人,要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然后再加以提高。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上一篇:浅析平衡记分卡下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下一篇:探析传统文化对影视广告创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