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明渗透进教育的角角落落

时间:2022-03-25 10:29:23

把文明渗透进教育的角角落落

我认为教育文明是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准则之一,指以学习本身的乐趣和思考固有的魅力来吸引孩子,由孩子本身的信心去鼓励孩子,而不是用教师的身份和家长的威严来压制或引诱孩子去学习,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和谐进展。

不文明的教育行为通常是导致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无奈并产生对立的直接原因。那么家长和老师放弃使用了那么多年的武力靠什么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呢?

首先靠阅读。

读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虽然孩子常常不是在学校里课堂上读课本的时候产生这种美好体验的,但这似乎不影响阅读对学习的重要性,阅读不但不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反而会提高学习的效率,不能在阅读中获得愉悦是不文明教育的结果。读书学习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活动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是人最美好的精神享受之一。对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人在一生中如果没有品尝这一“美味”,没有接受文化知识的洗涤,总有一天会感到自己精神生活的空乏。

学习活动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人脑大量的拾取语言信息,然后加工这些信息,再有选择的表达其中的某些信息,而阅读就是对这一过程相应能力的最好训练,也是人们产生阅读需要、维持阅读习惯的根本原因,它是文明教育得以顺利进展的强大动力之一。阅读的美好体验完全可以在个体具备阅读能力之前产生。对于那些没有培养出通过耳朵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的孩子不要一味地打击挖苦:“上课蔫,下课欢”、“下课是活龙,上课是死虫”。这是教育不文明的行为。要培养孩子尽快获得通过感官从外界捕捉信息并从中获得美好体验的能力。打击挖苦这种不文明的教育行为对孩子们的危害是很深的,很容易划伤孩子那颗稚嫩的“硬盘”。

如果说阅读是学习的开始的话,思考便是学习质量的标志。思考具有无限的魅力,它是文明教育得以顺利进展的另一个引擎。而教育文明要求让孩子体验思考的无穷魅力。让思考固有的魅力吸引孩子成为善于思考的学生。

思考这件法力无边的宝贝不是生来就有的,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上,孩子们可能说“老师教室的后墙上有蜗牛。蚂蚁又搬家了。蜘蛛在树和墙之间织了一个很大的网。”而六年级的科学课上就会有完全不同的问题,老师蜗牛为啥往高处爬?是取食、繁殖、避险还是其它的一些原因?蚂蚁搬家的时候蚁后怎么办?蜘蛛是怎么把网织在那么高的地方的?只要留心想想孩子们的问题就能感受到他们的思维特点的变化。到了五六年级,孩子智力和情感发展的结果是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而是要有选择的主动地去摄取知识的营养。应该就是由于这个原因,面对低龄儿童在他们的 智力还没有发生这个明显的变化之前,让孩子多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文章,多接触一些高尚的、具体的东西。因为这些将成为一个人进行思维的起点和判断是非的参考。所以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慎重自己的一言一行,面对已经发生这个变化的稍大一点的学生,我们要给孩子们留下适合的思考空间。只要孩子能搞明白的一定要留给孩子,更要亲眼看着孩子们都从这条路上走过。不同的孩子在同一条路上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要帮助他们及时排除。有时需要给孩子们提供清晰而准确的概念。而留下不讲的那部分要稍高于孩子的思考水平。孩子们的智力水平到达积极主动、批判选择吸收知识的阶段后,便不再甘心做课堂上的旁观者,对不具有挑战性的知识开始表现为兴趣下降,对不遵守“游戏规则”上课极为反感。上课满堂灌,便是一种不文明的教学行为,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累效果还不好。如果不给孩子们排除诸如规定、规则等非知识性的障碍就让孩子自己处理新教材的话,学生学习的效果比满堂灌会更差。

最后,要让孩子的努力获得成功或者非常接近成功,并且非常有必要耐心聆听孩子们解答的具体经过,有时甚至需要主动询问。不给孩子留出表达他那让自己激动的过程的机会,或对孩子的成功置之不理都是极不文明的教学行为。孩子们智力发展的水平表明他们有极强的表达欲望。他们的意见十分直率,他们的行为甚至有一些义气。这是源自成功的自信,这是推动学习的绿色动力,这也是文明教育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原因之一。

让我们实施教育文明,做文明的教育工作者,引导孩子们成为阅读和思考的主人,乘上自信的列车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驰骋吧。

上一篇: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风俗采风与口语交际比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