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科研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时间:2022-03-25 05:48:12

【摘要】二、指导方式的转变:从“捡蛋机”到“助产士” 当前不少学校的教科研名曰指导,实际上只是担任“捡蛋机”的角色,只是盯着几只“会下蛋的鸡”,没有真正把教育科研与教师的特色课...

谈学习科研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当前,多数学校教科研管理乏善可陈,仅仅满足于“收收论文、交交课题”。有人认为,学校教科研管理应从管理者自身提高入手,成长为智慧型校长的得力助手、创新型教师的合作伙伴、自主型学生的良师益友、研究型同伴的依靠力量、和谐型校园的文明使者。还有人认为,一个称职的学校教科研管理者需要具备教育科研、优秀教师、行政管理、优秀秘书、科学家等五种基本素质。或许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又有多少是教科研管理者的本职,有哪些举措是真正的“教科研管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效推动、指导、管理学校教科研,应该致力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角色转变。

一、转换:从保护“沙丁鱼”到投放“鲇鱼”

让沙丁鱼存活的奥秘,不是多换水,也不是给予多大的生存空间,而是投放几条鲇鱼。鲇鱼在搅动沙丁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它的求生能力。管理心理学认为,采取某种手段或措施,能刺激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并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而这,对于学校教科研管理也是颇为有用的方法。

(一)修订奖惩制度,把“鲇鱼”投进去。制度是保障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原动力。我校一直根据实际需要修订调整学校规章制度,如《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教职工奖惩制度》等,大幅度提高教科研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比如,学校原奖惩制度中论文与课题奖励标准一致,致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备受打击。2012年,新条款拟定为“各类教育教学课题立项,按相应等级三等奖给奖;按期结题的,按相应等级三等奖给奖;获奖的,按相应等级等次的三倍给奖”。如此,获得瑞安市课题一等奖的大约可以拿到近千元奖金。制度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从2011年的0个,到近三年瑞安市分别立项4个、5个、7个,以及3个温州市级立项,出现井喷式增长,到期的所有课题都按时结题,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实行目标激励,让“沙丁鱼”游起来。许多教师在进入职业的“高原期”后,难以取得新的突破。此时,我们就为一批优秀教师设定高一层次的荣誉、职称目标,以此推动教师争取教科研的成就。比如,评上高一级职称是值得很多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学校就将《职务评审综合评价标准》下发给每位教师,要求教师对照标准核算自己的得分,对评价内容中得分不高的项目要提前几年准备。目标明确后,教师的前进路线明晰许多,前两年,学校共有三位教师评上小中高,2015年又有三位教师申报中高职称,六位教师进入温州市骨干教师推荐名单,这在我市农村小学属于凤毛麟角。此外,学校还为教师设置了低一层次的“跳一跳”就能摘到的奖项,比如“教科研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奖”“耕牛奖”等,并将其作为取得高一级荣誉的先决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科研发展方面的投入。

二、指导方式的转变:从“捡蛋机”到“助产士”

当前不少学校的教科研名曰指导,实际上只是担任“捡蛋机”的角色,只是盯着几只“会下蛋的鸡”,没有真正把教育科研与教师的特色课堂、教育智慧结合起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智慧在每个人的心里面,正如“心胎”一样。他擅长的与人交谈,并不是教给人们知识,乃是帮助人们把自己的知识之“胎”产下,因此自喻为“助产士”。学校教科研管理者也应该转变指导方式,当一个“助产士”,帮助教师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总结成型,“发现”自己的发现。

(一)“助产”教育理论的实践运用。一个教师如果满足于经验教学,不仅会对职业产生倦怠,影响自身的专业成长,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课堂“提质”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在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因此,学校在教师会议、教研组活动、读书会、教师讲坛等多种活动中组织教师学习金字塔、学习支架等理论,并推荐共读《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教师阅读地图》《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先生》等教育类书,今年还特地斥资5400元购买200余本新的教育专业书籍供教师阅读。投入决定产出。实践是理论的实验田,要指导教师把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比如,“模仿—迁移”是学习的基本规律之一,虽然可能会换上“发现—表现”之类的马甲,但本质不变。可许多教师往往会“忘”了这些规律,在教材处理时唯他人编的教参教案是从,不能跳出具体文本的束缚,这时站在理论付诸实践的角度对教学进行调整是很有裨益的。近两届瑞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我校参赛教师均获得一等奖;2014年,学区内科学说课比赛,三位素质并不出众的年轻教师参加并全部获得一等奖这些课例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他们把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依据理念设计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二)“助产”教育科研的经验总结。许多一线教师习惯把教科研看得高不可攀,笔头差的认为是“笔杆子”玩的游戏,年龄大的认为耍的是“学院里”的学问。实际上很多人的做法有着无法替代的唯一性,只是自己不曾察觉。这时应该予以帮助,让他们顺利“产下”教科研的成果。我校周校长对教师发展颇有心得,于是,笔者请他把实际举措提炼一下,结果原先认为自己“根本不会写”的校长居然洋洋洒洒写了6000多字,经过多次打磨,《农村学校教师发展策略探微》一文获得了温州市2013年论文评比二等奖!2014年,时值我校承办瑞安市童话教学研讨会,我们就结合自己的课例,把四堂公开课中有典型意义的做法进行整理,形成了结构图示法、情境联系法、想象创编法等几种方法与课型,最终广受好评。今年,笔者发现曾老师的信息课堂教学很有一套,学生进他的课堂如进圣殿,于是,在再三督促下,《利用作业管理系统,打造“专注”的信息技术课堂》一文出炉,虽然奖次不高,但也实现了个人的突破。生活不缺少“美”,教育不缺少“研究成果”,学校教科研管理者不仅要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更要做一个称职的“助产士”,产下“美”的结晶。

三、管理者角色转变:从“快递员”到“十八铜人”

与“收收论文、交交课题”的消极“快递员”角色不同,身为教科研管理者,应该是“十八铜人”的角色。武侠小说中,“少林十八铜人”是个传奇。少林寺为了防止功夫未成的弟子下山被人击败辱及声名,故设十八铜人于寺门前,能击退铜人者即表示其功夫精湛,准许下山。作为教科研管理者,应对学校教科研的成果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质量。

(一)校场练兵试拳脚。学校编辑教科研文集、组织教科研论坛、开展项目研究、举行教研活动等,是校内“小舞台”,重在练兵。笔者结合学校实际,每学期设计出不同的教科研专题,有效组织教师投入到“练兵场”中。校内练兵的目的,犹如打造一个“蓄水池”,许多教师的讲稿可以直接改成论文、案例获奖。

(二)沙场点兵闯天下。每年的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管理论文评比以及课题立项、结题评比都是教科研的“大事件”,也是学校争取教科研荣誉的主要平台。近四年来,几乎每一篇参加评比的文章都经过笔者的指点、修改坚持做“十八铜人”,使得我校教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章不厌百回改。学校教科研管理者对科研成果进行严格把关,使之回炉重铸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的过程。

四、管理者思维的转变:从“领头羊”到“领头雁”

(一)“领头羊”效应的局限性。教科研管理是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管理者似乎必须要当“领头人”的角色。从实际看,“领头羊”确实有一定作用,教师会不断模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也去参与教科研活动。但是,“领头羊”效应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就个人而言,2008年前,我曾相继在《人民教育》等多家刊物发表文章,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身边没有教科研的氛围,也缺乏志同道合的研究者,最终难以为继,出现了将近四年的沉寂。可见,“领头羊”依靠个人能力而不是群体力量,难以支撑长久,其更替必是自然规律。在某些学校里,教科研“领头羊”往往是利益的主要获得者,其个人将攫取学校教科研成就的几乎所有光环。同时,“领头羊”过于权威,还会妨碍教师的自主创新与发展,因为教师只是盲目的跟随者,不是共同砥砺者,这个群体远不是研究的共同体。拉伯雷《巨人传》中,买下一只羊可以让一群羊义无反顾地奔向大海。“领头羊”一走,或者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很容易造成学校教科研的塌方。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雁阵效应”的优越性。“雁阵效应”告诉我们,“人”字形的雁群飞行阵势是它们飞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承受最大压力的是领头雁,它带领着整个雁群勇往直前。更妙的是,整个雁群无论是强壮的大雁还是瘦弱的小雁,只要它不掉队,在雁群中慢慢地磨炼,最终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领头雁。我校借助“探案式”评课、童话教学等课题研究,逐渐形成了多个研究的共同体。首先在语文学科上形成了突破,在教研活动时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对垒“正方”与“反方”,随后,数学、英语学科也顺势跟上,依托组内骨干力量,成立了专项课题研究小组。其他学科则借助学校首倡成立的“滨海教研联盟”(校际联盟)的力量,相继成立了校际研究共同体,开展了蓬勃的教科研活动。在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中,多位中青年教师一跃成为教科研的积极分子,纷纷取得突破性成就,逐渐形成了富有活力的教科研梯队。当然,不管是推动赏罚促使其他教师奔跑的“鲇鱼”,还是率先击破万里长空的“领头雁”,是指导、帮助他人诞生教科研结晶的“助产士”,还是坚守教科研阵地、保证教科研成效的“十八铜人”,作为学校教科研管理者,如果能做好这四个角色转变,定能成为教科研管理的“助跑器”,让学校教科研跑得更快更远。

作者:陈学辉

上一篇:科研管理对医院资本运营能力的思考 下一篇:分区域计量在供水系统的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