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输液护理进展

时间:2022-03-24 08:26:36

外周静脉输液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185-01

【关键词】外周静脉;输液;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护理手段之一,有研究[1]做过调查,医院中8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要接受输液治疗,静脉输液在疾病治疗、诊断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出发点,就静脉输液前的准备,操作方法及技巧,拔针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 输液前的准备

1.1 护士的准备 操作护士除常规准备如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外,护士情绪的稳定与否至关重要。调查发现[2],心境良好的护士静脉穿刺的时间少于心境不好的护士,穿刺成功率也高。

1.2 穿刺场所的准备 良好的操作环境、合适的穿刺光线,更有利于提高其静脉穿刺成功率。有研究报道[3],不同穿刺场所对护士的心态有着不同的影响。操作室较病房而言,更适宜操作,尤其对于有一定穿刺难度的小儿静脉穿刺。因为操作者可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压力较小,操作技术水平能得到正常发挥,成功率较高。

1.3 患者的准备 首先对患者进行评估如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情况、脱水类型及合作程度等,并根据年龄、疾病、治疗等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情况下3岁以下的小儿常采用头皮正中、额浅、颞浅等静脉,3岁以上的小儿及成人常采用四肢远端浅表静脉,在非特殊情况下,以上肢远端的浅静脉为主要穿刺部位 [4]。穿刺手部血管比腕部和上臂血管的静脉炎发生率低。有研究表明,穿刺腕部的桡静脉,发生桡神经损伤率高,所以,美国已立法禁止使用桡静脉腕部作为穿刺部位,如选用桡静脉应尽量靠上,避开关节部位[5]。手背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3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域内.此区域内神经分布稀疏,神经与静脉呈交叉关系,是穿刺的良好部位[6]。

1.4 物品的准备 按医嘱备药、消毒用物、输液器具(头皮钢针或留置针)、止血带等。

1.4.1 头皮钢针 在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情况下,头皮钢针是输液工具之一。至今大部分医院在部分输液治疗中仍沿用头皮钢针,有证据表明[7],使用头皮钢针会增加静脉输液液体渗透到皮下组织的概率,从而导致化学性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增加,如果液体是发疱剂,会有潜在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在许多国家头皮钢针只用于为血管细的患者单次采集血标本,有报道表明,小儿静脉采血采用头皮钢针取血标本,收到了满意效果[8]。

1.4.2 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 留置针作为头皮钢针的替代产品,到目前为止已生产出第四代静脉短导管―安全型留置针[9],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刺激小、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少护士工作量、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在临床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临床实践中推荐材质为聚氨脂(Vialon,万珑)和聚亚氨脂制成的导管,因该类导管使用时间较长且引发静脉炎和渗出概率相对小[10]。BD公司建议在不影响输液的前提下,选用细、短留置针为宜。常规留置时间为3-5天。

2 操作方法及技巧

2.1 应用止血带 在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时,为了增加静脉的充盈度应使用止血带,止血带的位置应在消毒范围以外尽可能靠近穿刺部位[11]。为防止出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结扎时间不宜过长,以40s-120s进行静脉穿刺为最佳的穿刺时间[12]。标准止血带应以易用一只手松开为宜[13]。有试验表明[14],在不同患者交叉使用时,止血带已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为防止患者间的微生物交叉感染,止血带应一人一带。

2.2 促使外周浅静脉充盈的技巧 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患者血管显露程度的影响,为促使静脉充盈可采取以下措施。

2.2.1 握拳法 吕学红[15]采用用力重复握拳运动可明显加快静脉充盈的速度。陈莹[16]采取缚扎止血带后嘱患者做3~6次握拳和伸手相交替运动,静脉迅速充盈,从而满足穿刺的需要。

2.2.2 甩臂法 患者上肢下垂并用力往下甩臂时,上肢静脉血液受力学影响,血液贮留在远端静脉,回流减慢。在肢体下垂状态时扎止血带,上肢远端浅静脉充盈而显露[17]。

2.2.3 双止血带结扎法[18]在穿刺点上方20 cm处先扎1根止血带,待l5 s后,再在10 cm处扎另1根止血带,嘱患者握拳,因用双止血带结扎可以起到双重阻断静脉血流作用,使局部血管压力增高,静脉血管充盈度增加,从而明显改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提高浅静脉穿刺的成功 。

2.2.4 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法[19]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穿刺前5min用消毒棉签蘸取硝酸甘油(5mg/m1)或2%山莨菪碱适量,涂擦穿刺部位3~5次,5 min使局部浅表小静脉扩张,提高静脉穿刺率。

2.2.5 给指握拳法 林霞[20]等采用给指握拳法对老年消瘦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成功率。具体方法是操作者将左手食指、中指轻放于患者掌心侧待穿刺部位下,无名指和小指将患者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并拢并向下按压呈生理弯曲状,食指、中指将患者手掌向上顶,拇指轻压在患者指掌关节上固定,但不拉紧皮肤,可充分暴露穿刺静脉,从而提高一次成功率。

2.3 皮肤消毒 静脉穿刺前,对皮肤不清洁者先行皮肤清洁后,再进行消毒。用于皮肤消毒的消毒剂有乙醇、氯已定、络合碘、碘酊等。对于年龄小于2个月的婴儿不建议使用氯已定消毒皮肤[21]。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如实施留置针,则面积不小于8cm*8cm[22]。消毒剂自然风干后再行穿刺。有报道,皮肤消毒棉签平擦式消毒法[23]优于传统的用棉签点状螺旋式消毒[24]。平擦式消毒时,不用反复转动棉签,不会出现反复污染的情况,因此合格率较高。且因棉签与皮肤呈10°,符合节力原则,手的稳定性好。邬勋莲[25]等人认为喷雾法消毒皮肤优于擦拭法,喷雾法消毒成本较低,节约医用材料(如棉签等),操作简便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2.4 穿刺技巧

2.4.1 逆行穿刺法 有研究发现[26],逆行穿刺可明显减少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指背关节上0.5cm处左右的浅小静脉[27]及对代偿性增粗的下段血管[28]可采取逆心方向穿刺,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韦艳飞[29]对于反复多次穿刺的患儿采用反向头皮静脉穿刺输液,可以充分利用静脉,避免了静脉破坏而造成的穿刺困难。吴燕[30]等采用对于手背远心端、腕关节、踝关节等部位行留置针离心性静脉穿刺,能充分利用血管,一次成功率高。

2.4.2 快速垂直直入法[31] 静脉穿刺时采用直入血管,不走皮肤、穿刺时针头主斜面朝左,针柄大致垂直于皮肤进行穿刺可减轻患者疼痛。有报道[32],进针角度为40°,患者手掌呈空杯状,可明显降低疼痛程度,并缩短穿刺进针时间。

3 拔针

先慢后快拔针法[33] 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护士用右手中指将针柄后方细管反折捏紧,慢慢将针头平行拔至血管壁再快速拔出,用输液帖覆盖穿刺点,采用直压法[34],以减少皮下淤血。因正常人凝血时间为3~5分钟,而输液后血液稀释,故拔针后必须压迫穿刺部位3~5分钟以上[35]。

4 小结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作为临床护理最常用、最重要护理工作之一的输液治疗技术也为临床医疗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欣慰的是,孜孜不倦的广大护理人,用自己的勤奋、智慧,不断摸索、努力钻研,创造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促进了输液技术不断进步,为临床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静脉输液服务,保证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兔英.液体渗出的常见原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256.

[2] 齐 珊.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心理因素及对策[J].华夏医学,2007,3(20):605-606

[3] 王桂华.穿刺场所对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探讨[J].中原医刊,2005,12:82

[4] 和霞,李晓红.周围静脉穿刺技术综述[J].当代医学,2010,1(16):92

[5] 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省略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therapy with steel needles and Teflon catheters a comparative study.Am J Med,1981,70:702-706.

[8] 明霞.小儿头皮针采血方法的探讨[J].中国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4(1):377-378.

[9] 刘仲梅.静脉输液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J].长春继续医学教育,2005,6(8):151-158 .

[10] Dennis G.Maki,MD & Marilyn Ringer ,BSN,MS,Risk Factors for Infusionrelated Phlebitis with Small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1,114:845-854.

[11] 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 [M]. [S.1].2006:S36.

[12] 李蔓玲.扎止血带时间长短对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1,15(3):168-169.

[13] Standards for Infusion Therapy Forum.November 2005:21.

[14] 杜林娟.门诊病人静脉输液止血带应用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06(3):38.

[15] 吕学红,刘辉.两种握拳法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5):45-46

[16] 陈莹,马彩英.三种静脉充盈法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比较[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6,28(2):183-184

[17] 梁莉娜,何珊,谢绍花. 在充盈不佳血管中甩臂法对静脉穿刺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4, 2(5) ,16-18.

[18] 吕艳,张美花,谭柳纯,等.双止血带结扎法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4):117-118.

[19] 尹翠萍,张翠兰,李玉凤.静脉输液技巧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860.

[20] 林霞,王纪霞,庄彩梅.给指握拳法在老年消瘦患者静脉穿刺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C):1-2.

[21] Sharpe,Elizabeth L.Tiny Patients,Tiny Dresings:A Guide to the Neonatal PICC Dressing Change.Advances in Neontal Care,2008,8(3):156-162.

[22] 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92

[23] 王萍,陈静.两种皮肤消毒方法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139

[24] 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5] 邬勋莲,李莉,骆雪英.传统消毒法与喷雾式消毒法对静脉输液处皮肤消毒效果的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A):50

[26] 俞珍,张雪芳,封蕾.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技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1):96.

[27] 薛晓峰.逆行静脉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0, 17(1):93-94

[28] 周廷芬,刘元英,庞小红,等.离心方向静脉穿刺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539

[29] 韦艳飞.反向头皮静脉穿刺输液[J].临床医学,2004,24(11):66~67.

[30] 吴燕,杨艳芳.静脉留置针离心性穿刺输液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4A):892

[31] 李华娟,侯丽红,任向辉,等.2种头皮针静脉穿刺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B):15

[32] 陈泽芳,王美连,吴熹,等.3种静脉穿刺法疼痛程度的比较[J].护理学报,2010,17(7B):50

[33] 李茂珠.2种手背静脉输液方式的效果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B):40

[34] 欧少青,钟妹,刘培娟.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再探[J].护理学杂志,2000,15(6):378

[35] 李翠云,刘彦茹.成功静脉穿刺的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0,l8(2):136

作者单位:233000 安徽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

上一篇: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下一篇:胸外科患者围术期呼吸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