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中生物新课改的认识

时间:2022-03-24 03:41:13

浅谈对高中生物新课改的认识

新课程倡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以往机械的教学方式,教学要从以课文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课本为辅的角度上来。教学应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人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更健康地成长。笔者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多年,对新课程改革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有一些浅显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落实新课程思想应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运用效率。在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例如,生命体的构成是怎么样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遗传过程中涉及什么问题?等等。教师可通过这些较为笼统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每章节的知识主线能够把整章节的内容穿在一起。例如,在“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章中,学生通过生命这条主线,把与生命有关的物质联系在一起。当然章节与章节之间也是有一定联系的,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更加系统化、立体化。

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本学科内知识间的联系,还应注重生物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随着理综考试形式的实施,学科之间的融合越发重要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插入生物与其他学科以及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在理综考试中有更好的发挥。

二、落实新课程思想应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们生物教师也应改变以往“课上讲一讲,课下练一练”的教学模式,应选用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的教学方式,包括讨论式、引导式、导学案式等教学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促胰液素的发现”时就运用了学案导学教学法。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学案上的内容,通过阅读总结出人类第一次发现激素的过程,并组织学生对学案中涉及的三个关于沃泰默实验的探究问题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究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我时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保证学生探究的有效性、正确性。学生探究一段时间后,我组织学生共同总结实验。实验现象说明了稀盐酸刺激小肠所引起的胰腺分泌并不是神经调节在起作用,也不是小肠对稀盐酸的吸收引起的,肯定是另有原因。但当时由于沃泰默对神经调节的固有认识,他没有继续研究下去。这也是一个引导学生要有创新思维、要敢于向学术权威挑战的好案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生物的乐趣,更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欲望。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许多教师都致力于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我们生物教师也要在教学之余加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落实新课程思想应加强知识拓展

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新的问题生成,尤其是在自主探究和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对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知识拓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教师还要注重激励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通过教师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能否巩固下来并熟练运用,也就是下课后的实际效果问题应高度重视。所以课堂的最后环节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联系实际,准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以及内在的规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课后的知识拓展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落实新课程思想就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教学也是这样,教师教得再好,也不如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在时间、空间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既能掌握一定的操作基本技能,又能够培养自己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新的验证性实验或者是探究性实验。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分析、总结以及报告结果、开展讨论等都培养了自己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习能力。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精神,要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以及实践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适合这个社会发展的人才。

(责编 高伟)

上一篇:德国好课堂的十个特征 下一篇:何夏寿:用童话滋养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