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3-23 08:34:1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回顾性分析5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阶段的护理措施,总结取得的效果。精心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迅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81-02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60-69岁29例,70-79岁18例,80-89岁6例,90岁以上1例,平均年龄76岁.受伤原因:23例为车祸伤,15例为平地滑倒或绊倒,10例由床上或椅上跌下致伤,6例爬楼梯跌伤。骨折部位:左侧30例,右侧24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出院时X线拍片示50例,均对位对线良好,骨痂生长良好,总有效率92.6%,疗效满意。

2护理措施

2.1健康宣教:入院阶段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护士应该让其了解科室相关人员,技术水平,病室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疾病相关知识等内容。主要向患者介绍的疾病知识是:①髋关节的结构;②什么是髋部骨折;③为什么会发生髋部骨折;④髋部骨折后应该怎么做。

2.2心理护理:

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常因失去活动的独立性而焦虑不安,加上环境的改变、术后疼痛、长期卧床等,情绪不稳变化较大,担心自己对病痛不能承受,同时也怕得不到满意的医疗和护理,更怕影响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表现为恐惧、烦躁、悲观失望、易怒、消极的心理变化,有的患者还失去治疗的信心,感到对健康恢复无望,面对情绪多变的患者,作为责任护士应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和关心尤为重要,在和病人进行交谈时,态度和蔼,言语亲切,对听力下降的老年患者,说话的语气速度要放慢,距离要近,让他们感到亲切。仔细询问和认真倾听患者焦虑和担心的问题,耐心进行劝慰,还要建立良好互信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消除顾虑,稳定情绪,配合治疗,同时与患者家属达成共识,一是配合治疗,二是鼓励病人消除顾虑,三是要家属善待患者,通过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即减轻了思想负担,又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自身心理抗病能力[2]。

2.3术前健康教育:①饮食:由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症,应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莲子、鱼类等,以利于骨组织的形成;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并含果胶成分高的食物,如蜂蜜、水果,保持营养丰富,预防便秘;少食多餐,品种多样,色香味俱全,以适应肠胃功能,促进食欲,增进营养成分的摄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②讲明术前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的目的及意义;向患者介绍麻醉方式,以利于更好地配合手术;③练习有效咳嗽和正确排痰的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④卧床休息,保持外展中立位,可穿丁字鞋或使用特制的外展垫,以防内收致脱位加重;⑤功能锻炼:(包括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主要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以免长期固定造成股四头肌萎缩,粘连,髌骨及膝周软组织粘连,挛缩,踝关节及足部其他关节僵直等。

2.4术后护理

2.4.1病人术后回病房时护理:

向主管医生了解患者术中所采取的麻醉方法和术中情况,如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的手术,应选择去枕平卧4~6h,等患者清醒后在给予合适的卧位;如采取全身麻醉方式,则要求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并准备吸痰装置等。

2.4.2注意生命体征和病情的观察: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术后3d内应4h测一次生命体征指标,危重病人根据需要随时测量并且还要观察监护仪等设备的指标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对有留置引流管和导尿管患者,应注意有无弯折,是否通畅,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同样做好记录。对并发症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还要按照内科常规护理的要求,对血压、血糖、心率的变化更应仔细,记录更加完善,对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2.4.3减轻患者术后髋部疼痛:

疼痛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常见临床症状,手术导致组织创伤及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组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致痛物质,如缓激肤、组织胺、白三烯、前列腺素、花生四烯酸等。这些物质既可激活感受器产生痛觉,又可造成中枢敏感化,使其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强度增加。因此,术后疼痛除手术切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引起的伤害性感受外,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也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剧烈的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许多不良情绪,如焦虑、痛苦、抑郁,同时由于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还可加重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并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代谢系统异常,导致蛋白质合成减慢,分解加速,不利于伤口愈合。另外,疼痛还可影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有明显疼痛的患者往往对功能锻炼具有恐惧心理,害怕自己不能承受锻炼强度或担心疼痛加重而拒绝做任何形式的锻炼,从而影响肢体康复。

2.4.4促进患者术后髋部功能:

髋关节的主要功能与负重和行走有关,为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在患者术后早期卧床期间,便对患者实施包括股四头肌、骼腰肌等在内的肌力训练。肌力训练不仅可预防患者术后发生肌肉萎缩,还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髋关节功能。对于全髋置换术患者,若病情允许,住院期间即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内容包括站立训练、助行器的使用及步态练习。全髋置换术患者在术后第五天至第七天给予示范并教会其如何运用助行器进行卧位至站立位的训练、站立位至坐位的训练并逐渐过渡到行走训练,内固定术患者约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助行器使用的练习。

从术后第一天开始,在身体机能允许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整容和进食活动,并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骸周肌群肌力训练,以免日后因肌力下降而影响骸关节功能。在训练中,为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向患者强调训练次数宜多不宜少,以股四头肌锻炼为例,要求患者每天完成2一3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组10一20次,以肌肉感到疲劳感为宜。到后期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除步行和转移训练外,还包括穿裤、穿鞋袜、拾物、如厕、沐浴、上下楼梯等训练[3]。

2.5并发症的护理

2.5.1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老年患者由于术后限制,活动少,血液回流不畅,以及手术的出血,血液浓缩,易引起静脉血栓的形成;手术导致静脉壁损伤、手术创伤、术中及术后血浆渗出等使血液凝固性亢进等原因,易形成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病人术后返回病房立即在其患肢下垫一软枕,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直至病人下地活动。给患肢穿高弹袜(长度从足部到大腿根部),指导病人尽早活动患肢,初始被动推动按摩下肢肌肉,然后逐渐进行踝关节背伸、跖曲、股四头肌收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第2天开始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类药物皮下注射。术后早期使用抗凝药物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皮肤颜色、温度、浅静脉充盈情况等。

2.5.2呼吸道感染的防护:

老年人发生骨折后,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轻微活动上身,拍背,及时咳出痰液,增加肺活量。天凉时特别要注意保暖,以防着凉,保持房间空气新鲜,地面湿式清扫,防止尘土飞扬。

2.5.3褥疮的预及护理:

患者骨折后再加手术创伤使身体衰弱不能自主活动,很容易发生褥疮,应加强护理,仔细观察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减少骨突处的受压,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同时注意翻身时向健侧翻,两腿之间置一枕头,保持患肢外展位。教会患者自主翻身法,即患者以头枕部、双肘部和健侧足跟为支点,屈膝45°,抬起胸腰部及臀部,离开床面。按摩受压部位,每日给患者进行温水擦浴2~3次,通过温水擦浴,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抵抗力。经过热敷、按摩、肢体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严重并发症。

2.5.4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男性患者并存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易使细菌繁殖生长;前列腺液减少,可降低尿道抗菌能力。女性更年期后患者雌激素减少,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阴道pH值相对升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术后即行留置导尿,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开放导尿管排尿,定时冲洗膀胱,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清洁会皮肤,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泌尿系感染。

2.5.5预防便秘:

患者骨折后卧床,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加上患者病后食欲减退,饮食量减少,很容易造成便秘,致排便困难。此时应嘱患者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易消化的食物。

2.6出院指导:①饮食:应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特殊指导:目的是预防股骨头脱出或伤口感染致手术失败:避免在手术初期作长途旅行;避免用浴缸洗澡,改用淋浴;避免长时间站或坐;避免任何会增加髋关节负荷的运动,如跑步;避免增加体重;避免以下危险姿势:如髋关节向前弯曲大于90度,大腿过分交叉及向内转;基于人造关节长时间会磨损与松离,必须遵医嘱定期复诊,完全康复后,每年复诊1次。

3讨论

通过对5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精心细致的护理,深感专业化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因此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通过从入院到出院阶段制订详细、科学的护理的计划,并认真落实护理措施,可使病人早日康复,迅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巧燕.心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护理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444一1445.

[2]陆廷仁主编.骨科康复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9.

[3]陈睿,许燕杏,林巧如.康复训练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30一31.

上一篇:有创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衰应用的护理 下一篇:如何防范医疗护理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