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排球垫球和传球教学要领谈

时间:2022-03-23 06:12:06

初中排球垫球和传球教学要领谈

排球教学垫球传球初中排球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传球和垫球。这两部分内容中,垫球是基础,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垫球可以安排6~8节课。而这6~8节课具体怎么安排呢?因为自垫球非常重要。所以在垫球这个单元中,如果安排了8节课,那么应该用4节课来解决自垫球的问题。所以,自垫球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基础。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学生自垫球连十个都无法完成。那么,让他和同伴抛垫,效果也一定好不了。因为只有自垫球的基础打好了,后面的问题就都好解决了。

自垫球的关键要领包括:插、夹、压、提、蹬、跟。众所周知,插,是指垫球时手臂一定要插到球的下面去。夹是指夹轴,也就是尽可能两个肘靠的近一点。压,很容易被老师忽略的,压是指压腕。也就是说,垫球时腕关节不是松的,需要压腕。这三个动作在徒手练习时,教师一定要严格的检查,其实检查起来也很简单,动作做出来后让学生们互相检查,也可以让学生们比一比,看谁的两个肘并在一起了,手腕压下去了。这个学生应该很容易做到,但下一步很多学生就容易犯错误了,就是一开始垫球,就容易屈肘,尤其自垫球最容易出现,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呢?也就是后面的三个字:提是以肩关节为轴,提整个手臂。注意在这个环节中,肩是上提的。蹬是指腿向上蹬,跟是指垫完球后重心要跟过去。比如,向前垫,重心要向前跟,向侧垫时,重心要向侧跟,也就是说重心要跟着球的方向走。如果有学生连自垫球10次都困难,那么一定要让他继续练自垫球,不要往下进行。

在进行自垫球测试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垫球时一定不能让学生投机取巧。比如,有的学生自垫球时高度不够,甚至垫球高度还不到10公分,但速度非常快。所以,在进行自垫球测试时球的高度一定要过头,而且手臂每一次都要有缓冲,这样才能点出正确的节奏。而后面的抛垫只是一个过渡的教法,不应该占用太多课时,因为如果自垫球掌握的很好了,那么学生做对垫也应该没问题了。

传球,抓住两点:传球手形,即半球形;击球点在额上一球处。教传球时一定要抓住这两点,一个是半球,一个是一球。要想解决手形问题,有一个很好的教法-对地传球。当然,对墙传球也可以,但是很多学校不具备这个条件。而对地传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效果非常好。一开始,让学生练的时候,可以速度慢一点,然后逐渐加快速度,或者让学生用高、低的节奏和快慢的节奏。练着练着,教师就会发现,学生的手形已经形成了。实现了由拍球到手包球的过程,这时候,教师可以中途给一声哨,让学生一下停住,检查是不是半球形。反复如此练习,来培养手形,效果会很不错。这时候,不要怕学生手持球。而是应反复强调包球的手形,因为这个阶段中手持球是一个过度,反而可以让学生从持球开始练习,也就是说,等球抛起来后,用正确的手形持住球,反复这样的练习,来培养手形。因为这时候,要解决学生手拍球的问题。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找到感觉,就是先自传一次,再传给同伴,同伴也一样,先来一个小自传,在传给同伴,反复练习。

上一篇:浅谈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杨集中心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点滴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