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舍饲肉羊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时间:2022-03-23 11:28:57

规模化舍饲肉羊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四川 绵阳 622651)

摘 要:S着肉羊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提高了饲养密度,同时也加大了疫病防控的难度。为了更好的控制疫病流行,羊场需要构建合理的生物安全体系。从规模化羊场的布局和选址入手,构建完善的防疫体系、消毒制度、免疫程序以及监控方法,并加强饲养管理的水平,建立疫病预警与诊断系统,更好的对疫病展开防治工作。

关键词:生物安全体系;舍饲肉羊;规模化

中图分类号:S8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93

近几年,国外学者提出了生物安全理论,主要的内容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如何加强与保护畜禽群体的健康。这种理论是管理畜群的有效计策,利用此理论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引进病原体的概率,并以原有环境为基础,将病原体清除。此管理方法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可以有效的控制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1 选址和布局

通常选址地带的特点为地势高、向阳背风、电力充足、水质安全、通风良好、交通与排水便利等,并且远离屠宰场、居民生活区、污水污染区等地点,同时与交通公路间隔千米以上。规模化舍饲肉羊场布局主要包含了生产辅助区、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将生活管理区与生产区分散开,使生产区、生活管理区两者间有防疫隔离带,在生产区的周边需要设置防疫保护设备。用围墙或者绿化带将各个区域隔离,在生产区周围建设围墙,把值班室、消毒通道、装卸羊斜台和消毒室设立在入口处。

2 建立消毒制度、构建完善的防疫体系

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并清除病原体。在一般情况下,羊舍每年需要空圈消毒,次数为2~3次,每半年就需要对羊舍、用具和运动场进行1次大消毒及大清扫,平常需要每周消毒1次,在特殊情况或冬季,需要每周消毒2次,羊舍内需要维持空气干燥;食槽、饮水槽采用浓度为0.1%高锰酸钾溶液来消毒,间隔为15d;器械(医疗、哺乳、采精输精等)在使用前后都需要消毒。在每批肉羊出栏之后,需要先冲洗羊栏并开始消毒,在空圈一周以后,再进羊。

成立防疫小组,组内需要由兽医人员、畜牧人员和防疫负责人,确定防疫的职责,防、检疫的工作方案由兽医来拟定,落实监督防疫制度,承担起羊群健康的驱虫、防疫、检测、监测疫病;羊场卫生定期检查,饲养人员需要每天巡行视察羊舍,以便出现异常状况,可以及时报告兽医。同时需要对出入车辆、人员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被带到羊场内,危害到羊群。

3 制定免疫程序及驱虫计划

在规模化羊场内,若是发生了传染病,则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预防办法就是接种疫苗,提高肉羊的免疫能力,达到抵挡疫病侵害的目的。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羊场实际情况来制定免疫程序和免疫接种计划。

在肉羊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是常见的一种疫病。如果羊群出现这种疫病,会导致羊肉品质下降,降低羊场经济效益,严重的会威胁到羊群和养殖员的生命安全。由于寄生虫具有生命力强、生活史复杂、繁殖能力强等特点,所以养殖人员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办法并根据流行病学、寄生虫生长史的所有环节进行驱虫。

4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预警及疫病诊断系统

南方春夏两季降雨较多,易造成饲料霉变,进而导致肉羊霉菌毒素中毒。羊场疫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与消化道,被污染的饮水与饲料也会导致引发传染病。

确保饲养管理的合理性,可以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在饲养中,应该确保饲料原料质量,饲料的配制应根据饲养规范来搭配,做到营养均衡。最大限度上达到各生长阶段肉羊的日粮需求,并做好饮水卫生清洁工作,确保羊群健康处于良好状态,提高羊群的抵抗力。创建良好的羊舍环境,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羔羊保育舍与产房。

使饲养管理向制度化、常规化以及标准化发展,同时也要对羊群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

规模化养殖场需要与各大科研机构加强沟通,多参与兽医相关学术类的活动,并增强与农业部门的关联,做到随时把握疫病传播的信息,以便根据不用的状态选择对应处理办法,避免疫病发生。养殖场还需要具备健全的疫病检测措施,工作人员需要对羊群健康情况做好记录,有可疑病例出现时,应该第一时间送去检测。定期对羊群开展疫病监测工作,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和记录。另外,及时确诊快速传播、高死亡率、高发病率的疫病,同时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办法加以控制。

5 总结

在规模化的舍饲肉羊场中,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既要控制疫病的发生,也需要研究多个方面,将饲养管理、营养、气候季节、环境条件、遗传等相关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从而达到控制疫病的发生、发展的目的,保证羊场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张宗军,郝飞.规模化舍饲肉羊场的生物安全体系[J].中国畜牧业,2015(1):74-75.

上一篇:建立农村经济体系的具体措施 下一篇:现代化大农业视域的农业科技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