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推动土地流转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时间:2022-03-23 08:19:10

规范推动土地流转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规范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现代农业。

一、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现代农业必须实行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这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是根本办不到的。即使有所分工,也是自然分工,而非社会分工:农户为满足自身需求,不仅不能实行专业化生产,往往还要搞多种经营,土地的细碎化在小农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与此相反,在实施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以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不断的扩展,形成了一系列专业化生产基地。

2、农业现代化必须增加科技投入。传统农业不可能是现代农业和科技农业。但是,实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以后,农业科技创新的活跃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显示了农业科技发展的光辉前景。

3、生产经营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狭小的规模和手工操作既不需要也无法实施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但是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以后,标准化生产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现代规模经营可以实现对农产品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格局。

4、生态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传统农业虽然包含着某些自然生态的因素,如有机肥的施用、耕地的轮作等,但是小规模经营不仅限制了它的发展,也减弱了它的作用和效力。实施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以后,为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多措并举,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1、提供保障,有效夯实土地流转基础。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夯实土地流转基础。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耕地和“四荒地”等农村土地承包登记工作。确认承包地块四至、面积,测定地块空间位置、绘制电子平面图,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培训,重点加强对土地流出农户农民的培训,提高科技水平和致富能力;狠抓劳务输出指导和服务,树立劳务输出品牌,推动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有现代经营理念的带头人,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建立促进土地流转的社会保障制度。承包方也可自愿将承包土地入股,参与合作经营。建立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对于承包土地全部流出的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优先纳入各类教育和培训计划。

2、创新机制,加快培育规模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大力培育各类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土地向种、养产业流转。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各类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受让农户流转的土地开展规模经营,并帮助协调其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农户通过出租的形式,将土地向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流转,再由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管理,发展农产品基地。不断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极大地提升合作社发展活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推动龙头企业以租赁方式流转农户承包地建立农产品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支持工商、民间、外来资本依法利用流转土地投资建设设施农业,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促进高效农业园区化、规模化。

3、加大扶持,引导政策向规模经营集中。从政策上促使资金、产业、金融和保险政策向规模经营倾斜,为发展和规范农村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保障。加大财政资金对规模经营的扶持力度,重点用于支持流转市场建设,对粮食、蔬菜、果木、花卉等作物规模经营给予扶持。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和项目,优先扶持、服务于规模经营主体,特别是优先扶持承担国家、省级安排的小麦、玉米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项目及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统防统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各级基建类和财政专项补助项目,发挥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专业化生产的带动力和组织优势,增强项目的实施效果,更好地发挥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

三、规范流转行为,促进土地依法有序流转

1、提高认识,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依法进行土地流转加快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必须坚持农村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四项原则,尊重农户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充分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等权利。

2、完善体系,为农村土地流转作好服务。以乡镇为重点,建立各级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平、公开、公正交易的市场环境。

3、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解决制度。对因土地承包和流转中出现的事件进行了及时处理,有效化解了土地纠纷。

上一篇:索氏抽提法测定粮食中粗脂肪时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绥庆北两河流域寒地水稻综合高产高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