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信息产业化的建议

时间:2022-03-23 04:22:43

当前农业信息产业化的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立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是当前农业工作的切入点。在东部农业发达地区,信息化和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初步建立农业现代体系,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当然,我国当前农业信息产业让存在不少问题和瓶颈。文章将对农业信息产业化的概念进行介绍,分析我国当前农业信息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三农问题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各行各业都在处于不断调整当中,去除过剩产能,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产品的科技水平和附加值。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的带动下,农业和信息化的高度结合极大盘活了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技术以及优秀人才,这也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条件,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两者需要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1农业信息产业化的内涵

1.1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广泛深入地渗透到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环节,比如技术推广、农村市场、农村消费等等。其中农业信息化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农业生产信息化

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信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程度,传统农业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受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在现代农业中,信息化是基础,这就意味着农业生产在科学技术的介入下从传统的手工劳作向机械化自动化转变,解放农村劳动力,农业信息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农业生产工具的自动化。

1.3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信息化

传统农业中,农产品的流通和推广主要依靠就近的场镇,市场和消费力相对单一,多以本地市场为主。而在现代农业中,农业信息化让农产品的流通规模不仅覆盖本地区,对较远地区甚至国外都会产生辐射能力,这是传统农业无法企及的优势,流通渠道的拓展为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基于此,全国各地区出现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是在整合了各种信息前提下才建立起来的,通过信息化网络方便全国采购商前来洽谈。

1.4农业管理信息化

传统农业也是存在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其属于低水平的信息管理,深度和广度只能满足一小部人的需求。而现代化的农业信息管理,并不是点对点的,而是面对面高级形式,无论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查询与管理。目前,大多数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的项目都有自己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水文情况、生产状况等信息的观测,让整个农业管理实现信息化、可控化,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1]。

1.5农业服务的信息化

传统农业时期,由于农业辐射范围有限,农业服务较为单一,而随着农业辐射范围的扩大,与之相匹配的服务体系迎来重大变革,信息化对于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在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都需要农业服务实现体系化和信息化,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今天,这种需求更加强劲。

2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为主的,通过规模化经营,与之匹配专业化生产、服务以及管理的农业组织生产方式。其中农业产业化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专业化

专业化需要从两个维度加以理解,其一,专业化是指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专业,在现代农业,专业化预示着效率和品牌效益,就农业生产而言,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以及物流等方面,都需要一系列的专业化维护,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影响下一环节的开展,最终影响流通效率。其二,专业化意味着农产品的种植需求地域性,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先决条件,中国国土面积大,各个地区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等因素决定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征,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才能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优势,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2.2社会化

现代农业中,农产品作为商品投放在市场进行流通,消费者根据需求采购适合自己的农产品,当本地区无法获得特色农产品时,消费者往往会通过网络渠道寻找到优势地区企业进行采购,所以围绕农产品流通的网络是非常庞大的,农产品的买卖也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具有较强的社会化特征。

2.3集约化

如同工业生产一样,农业生产也开始走向集约化的道路,把宝贵的资源投入到农业产品中,形成高效率的知识转化,从而打造一系列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我国当前农业信息产业化的现状分析

3.1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无法满足信息产业需求

农业问题一直我国工作重中之重,涉农问题覆盖面广,是其他领域无法预料的,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地形地貌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农业发展水平各有不同,信息化产业化推进困难重重,特别是在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下,农村大多是老人,让老年人与信息化相结合有一定难度。

3.2专业农业技术人才缺乏

虽然我国进行了对大学生的扩招,但是从应届生就业意向工作范围来看,留在城市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很少一部分毕业生会以村官的身份来到农村工作[2]。另外,对于主修农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在毕业后也不会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枯燥、薪资低以及晋升空间小是主因,这就意味着我国在农业人才培养以及农业科学技术市场转化这块,极为薄弱。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进行农业技术沟通的渠道。

3.3农业法制化进程滞后

农业生产或者流通都需要一个法制环境来保障实施,信息化要求加强农业信息的管理,在法律框架下,能够为农民提供以下农业技术服务。当然,此外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是政府主导作用并未全部发挥。缺乏有效法律的监督。

3.4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低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流动性为各个行业带来最广泛的资源,但是在某些偏远地区,由于地势的原因,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非常低下,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对于信息爆炸的城区而言,这样的农村地区就像一座信息孤岛。

3.5乡村企业管理水平低

大力发展农业企业,组织农民进入乡村企业参加生产劳动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出,农民对于进入企业工作的态度是迟疑的,这是思想观念保守造成的,其次就是本地企业的规模较小,信息化程度不高,不少农民已经失去了对乡村企业的信心。另外不少乡村企业在处理与员工关系的时候,忽略了利益相关的原则,员工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

3.6农村个人或者企业融资难

在农村地区,如果个人或者企业想要发展,融资或者贷款是主要渠道,但是从目前的融资现状来看,农村个人或者企业通过融资来解决资金短缺的瓶颈,面临不小的难度,这是因为不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在评估项目收益回报时,会对企业或者个人的还贷时间进行进一步压缩,而由于农业的特殊性,贷款周期往往为一年,所以现行的农业发展金融政策有不匹配因素。

4我国深化农业信息化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4.1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发展瓶颈

要致富先修路,在以往,交通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但是随着我国对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投入,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渐被打破。农产品信息流通得到加强。但是随着消费升级,交通制约成为次要矛盾,信息化落后的弊病就日益凸显出来,在当今世界,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让不少企业开始正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所以不少传统企业开始转型,对于农业企业也是如此,信息化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信息基础设施,无论是宽带还是3G,4G的山区覆盖,政府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应以点带面的形式铺开,做到信息传播无死角。

4.2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开发和引进

人才作为重要的资源,在深化信息产业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农业发展出现了一个误区,就是盲目追求资金的投入,对于资金转化以及人才的留存却重视不够,加上农业研究的环境和设备的落后,让农业技术人才对产品进行深入研究,这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才的流失率[3]。当然,在高校教育阶段,农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也需要优化和完善,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在实践上加大投入,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知识转化率。在就业阶段,相关部门应该对这类学生提供政策倾斜,让更多优秀毕业生能够加入到农业发展当中。

4.3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相关信息产业化法律法规

在对农业信息以及农业其他产业信息共享的同时,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与传播都应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进行。特别是在一些落后地区进行信息产业化融合时,一些好大喜功、破坏环境、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等现象会比较突出,当地政府需要加强引导,依法办事,对于一些污染环境的乡镇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理,不能因为是当地知名乡镇企业就不予追求。

4.4加大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农业信息和产业化的主体在于农民,农民需要不断解放思想,而这需要不断通过培训来达成。中国国土面积大,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的发展水平,地理气候环境也有所不同,所以对于农民的培训就需要针对性。政府出面,协调农业研究院以及农业高校等机构会当地农民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4.5完善农村信息产业化融资渠道

产业化就需要培育不同类型的乡镇企业,通过开发本地区农业优势,进行产业集群,然后通过信息网络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推销产品和服务,那么一系列市场化的运作就需要资金的支持。在政府层面,应该积极协调各大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进行政策优惠,特别是在购买信息设备以及农用智能机械设备时予以优惠支持。

4.6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村就业

农业信息化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农业以及农民,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有利于国家地区稳定。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在信息化以及产业方面作出成绩,能够为其他乡镇企业起到示范作用。龙头企业在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是具有优势的,在这同时解决了产业化所需的人力结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国英.产业互联网模式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5(7):77-82.

[2]于连军.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11):19-21.

[3]蒋融.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J].金融经济,2015(10):40-41.

作者:张兵 单位:塔里木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上一篇:农业信息化进程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农业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