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时间:2022-03-23 02:05:36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采用有效的生活化地理教学策略,是依据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地理课堂充满了活力,而且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促进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析如下。

一、实施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尽快地了解学生、熟悉他们,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借助学生容易理解概念、规律、原理的生活背景及熟悉的生活事例、现象作为支架,恰当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将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努力价值和成功乐趣,培养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信心,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创设有利的情景和平台,以更好的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思维,化解教学难点。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地理,学的懂地理,不断地能从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时,才会形成对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二、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

1.从乡土地理入手,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乡土地理就在学生身边,是他们熟知又易于理解和接受。地理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多看勤看,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讲述季风概念前,教师让学生预先观察:近段时间,学校操场上国旗是飘向什么方向的?永春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国旗的飘向都一样吗?学生联系了初一年学过的野外辨别方向的知识,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并查阅相关资料,最终找到了风向变化的规律。

季风气候则是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生活中的地理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善于捕捉一些有趣、有价值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发生、发展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观察中培养了兴趣,学会了知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是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实施的前提。

2.精心创设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情景,促进学生新知的生成

教师对学生原有经验、生活体验、生活环境和学习预期要十分了解,才能精心预设课堂,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有效地融合、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新知的生成。

在学习季风的特点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图2),回答:“冬季风和夏季风各用什么颜色的箭头表示,它们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风向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温度和湿度)?”

一连串的问题,学生较难准确的回答,这时我们如能给学生点拨,让学生从图中冬(蓝色)、夏(红色)季风箭头标志颜色的差异,体验蓝色是冷色调,说明温度较低、较冷,发生在冬季;红色是暖色调,说明温度较高、较热,发生在夏季。再让学生观察冬夏季风的吹向,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根据我们生活经验可推断:冬季从陆地吹来的风,水汽含量少,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风风向相反,从海洋吹向陆地,夏季从海洋吹来的风中将夹带大量潮湿的水汽,温度较高,容易带来降水。

接着引入近段时间寒潮(冬季风)频频南下,我们虽然生活在永春,也时常感受到大风、降温的天气现象,体验到嘴唇变干、脸颊干裂、容易口渴,很快明白了冬季风寒冷干燥的特点。为进一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教师引用生活中的谚语:“一个人如果好吃懒做,会怎么样呢?”。许多学生会说:“只能喝西北风了,或就没有收获了”。教师追问:“西北风给我们的是什么感觉呢?”学生可能会说:“那可是寒冷、刺骨”等答案。教师反问:“为什么喝的是西北风,而不喝东南风呢?”学生立即明白了,吹东南风舒服多了。在教师引导、调控下的生活化教学过程是生活化地理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它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开拓思路,提高能力。

3.创设生活化情景,巧用图像化语言,化解教学难点

地理知识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课堂情景的创设能很好地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浓缩到情景中,通过课堂看世界。教师教学时,除用好教材,还要能从生活中选取那些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新经验增长的事物或情景,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更高一级新知的支架,才能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创设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是生活化地理教学实施的模式,教师把课本中抽象、枯燥的文字材料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转化为学习的背景,让学生不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体验、联想、活动、探究,达到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方法的发展。

4.动态模拟生活化教材,尝试课堂表演,帮助学生领会地理原理

动态模拟生活化教材,让地理事物和现象“动”起来、“活”起来,是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实施的有效手段。讲授锋面雨的形成和锋面雨带的推移时,教师如果只干巴巴的讲述冬夏季风相遇容易形成降水,由于不同月份冬夏季风势力变化,会进进退退,雨带就会随之推移形成降水,学生听起课就会感觉太无味了。此时借助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动态模拟演示锋面雨和锋面雨带推移的过程,不但非常方便、快捷,而且可以增强直观感,便于学生的理解领会。

教师还可以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让两个学生上台,一人扮演夏季风,一人扮演冬季风,让他们相对站立,伸出两手,推一推、比一比谁更有劲,当其中一人力气更大时,另一人就被推着走,雨带就会随之推移;当两人力气相当、势均力敌时,雨带就相对稳定在一地不走,形成的雨量不太大,但是降雨时间较长的“梅雨”天气。学生由此就容易理解冬夏季风正常进退,雨带推移形成风调雨顺的情景,或反常进退形成雨带滞留,导致南北方旱涝灾害。贴近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表演,不但为学生创设一种具体生动的情景氛围,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教育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情绪,从而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和主体的自我发展。

5.让地理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

让地理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时,从我们三餐的主食(大米)入手,从“水稻”字义上理解其喜欢生长在有水的地方(水田),喜欢湿热的气候,而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的特点,就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和我国农作物的耕种。

根据地理学科的较强时效性,及时融入时事和身边的地理素材,让地理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为更好践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师在拓展练习中,提供给学生一组房地产楼盘广告,与学生一起讨论怎样应用所学到的季风知识来辨别、选择好的楼盘和楼层。只有学生意识到地理存在并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世界,生活离不开地理,才能切切实实体会到地理的价值,学习的动机才能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地理知识及地理思想和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为生活服务,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让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活化,是教师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填补了传统教学与生活脱离的鸿沟,丰富了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接受地理、爱上地理、学会地理。

上一篇:做一个善于倾听的家长 下一篇:即兴表演的实践与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