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业重组商机

时间:2022-03-23 12:53:24

中国电信业重组商机

日益沉重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减速阴影笼罩着中国经济,似乎只有一个地方仍然阳光明媚,那就是中国电信业。

2008年5月,中国政府三大部委联合公布了电信业重组方案,新移动、新电信和新联通集体亮相。尽管中国政府强调,重组的目的是期望引入新的竞争机制提升电信企业竞争力,但热情的投资者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中国电信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3G业务,或许是更为现实的投机机会。

然而,这一切看起来非常美好的事情似乎又总不尽如人意。由于中国政府此前已宣布采用三种制式的3G技术标准,使得投资者在向哪个标准的市场靠拢方面不敢造次。首要的问题是,中国移动的强势地位让投资者耿耿于怀。“它就像是‘中国的微软’,”市场资深观察人士柳晓漾指出,“它有充足的资本和市场资源,什么都想做。”投资者担心,中国移动的市场垄断优势会延续下去,“它自己会搞定一切,而且会排挤潜在的竞争对手。”

另一个问题是,重组后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自身会强大起来吗?人们揣测,中国政府将以“不对称监管”措施推动两家公司发展。然而,这种措施又会以牺牲中国移动的成长为代价吗?相对于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不确定性,或许中国移动还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投资目标与合作伙伴。特别是在3G标准市场化方面,中国自主研发的TD-CDMA被交予中国移动来运营,政府的目的值得揣摩。

电信“走出去”

如果你还记得十年前的情况,或许对于现状则不必过于彷徨。1998年,中国经济正经受“亚洲金融危机”考验。3月,中国政府成立了信息产业部,电信业迎来一轮投资高峰。特别是在2000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正式成立后,移动通信市场飞速发展。中国移动的市场表现令人称赞,公司市值超过2万亿港元,用户超过4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企业。这种结果是中国政府所期望得到的。作为大国崛起的重要支撑,中国电信业需要以一种“全球第一”的姿态来表明,中国市场充满潜质。

时光伊然,事事总有相似之处。当“金融危机”的阴影再次笼罩全球经济时,中国电信业也再次面临发展选择。一方面,通信市场呼唤引入竞争,来提升服务能力、降低资费,为3G业务加速推广奠定市场基础。另一方面,在世界主要电信运营商加速拓展全球业务时,中国电信企业蠢蠢欲动。在充分享受本土市场成长溢价之后,中国电信业心怀雄志,期望能将自身的成长力量在全球通信市场有所展现。2007年,中国移动斥资2.84亿美元收购巴基斯坦移动运营商巴科泰尔公司(Paktel)88.86%股权,这被看作是一次积极的海外市场试水。

谁能预想,十年之后的中国电信运营商,不会像今日中国移动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一样,在全球通信市场大有可为呢?显然,相对于国内3G业务的市场化进程,政府更愿意看到中国电信企业在全球市场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安永全球电信中心认为,目前中国电信运营商海外投资的前景良好,政策的支持、充裕的资金与股东的期望将加速这一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信运营商应抓住机遇,利用富于吸引力的市场价值跻身全球电信市场。安永指出,有四股力量在推动中国电信业“走出去”:政府“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目标和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加入WTO的承诺;电信业重组带来的竞争、下调的通话资费和低ARPU的农村市场;股东的期望,也即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拓展策略和国资委的支持。

看来,跳出对国内市场竞争趋势的预判,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政府推动电信重组的目的。由于各主要电信运营商皆以实现海外上市,这将为其通过更加透明的市场化操作来实现股东(大股东国资委和信息产业部)战略目标提供足够的运作空间。而且,重组也将保证运营商消除市场增长瓶颈,经营业绩能够不断提升。

整体利益为先

业绩提升的压力自然落在了3G技术市场化方面。电信重组进度缓慢拖延了3G牌照的发放,但敏锐的市场人士对此早已了若指掌。而且,各运营商早在三年前就已开始3G布局,中国移动的TD-CDMA网络建设如今业已基本完成。“中国政府一直在等待。”柳晓漾指出,“事实上,中国政府并未将国内3G市场化当作一个目标来发展。而是希望把各种有利的市场力量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运营商在全球通信市场推广技术标准,从而提升中国电信业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的有利因素包括,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较为完善的通信产业链、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充满创业与创新激情的高素质年轻人。“由于中国政府希望国内3G市场化能够创造出全球性影响力,因此等待是在创造机会,”柳晓漾说,“现在看来,机遇似乎到来了。”

2007年是3G市场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3G的全球发展速度令许多市场观察人士大跌眼镜。技术人士认为,3G技术更像是一种GSM网络技术的升级,3G 长期演进技术为LTE。根据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 预测,LTE将在2012 年小规模商用,到2015 年会规模商用。在2012年LTE用户达到2400 万,而全球70%的移动宽带应用为HSPA 制式。这意味着,留给中国3G发展的时间窗有5-8年。

运营商则认为,GSM网络对于固定电话网络的替代具有重要价值,它标志着完全意义上的移动通信时代的来临。因此,运营商不惜代价地投资以抢占市场先机。而3G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大的市场冲击力。在3G领域的大规模投资,其市场收益或许并不如听起来那样美好。

斯蒂芬・乔布斯或许是3G的拯救者。根据美国市场调研机构Metrics统计,苹果公司的iPhone上市半年里,有85%的用户使用iPhone上网,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整体手机用户13%的上网比例。而且,就像是“iPod与iTunes”的完美组合一样,苹果公司也为iPhone搭建了一个丰富的网络群组世界。无论用户身在世界何处,他都可以借助Wi-Fi网络连接到中心网络,获得赏心悦目的移动互联体验。

移动互联网业务在2007年获得较快发展,并催生了“设备+服务”融合的商业模式。全球主要移动运营商在资费模式、运营模式上大胆尝试,推动移动互联网业务由短信、彩信为代表的传统Mobile Web 1.0应用朝向Mobile Web 2.0演进,这使3G找到了自身的业务支撑。在国内市场,彩铃、彩信、WAP 等移动增值业务已成为中国移动增长最快的业务;移动搜索、移动游戏、移动音乐等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也已渐成规模。

新移动将继续在纯粹的移动世界里遨游。它的核心使命是,推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CDMA技术应用。或许,中国移动目前庞大的客户群体是其竞争的有利条件,而且中国移动也是最有希望与能力将TD-CDMA技术拓展到海外市场的运营商。中国电信在拿到CDMA 网络后,战略将朝向FMC(固定移动融合)转型。如同iPhone所展示的那样,全球很多主流运营商都已推出FMC应用,FMC用户正处于高速增长中。中国联通的WCDMA具有明显的产业链优势。市场预期,中国联通拿到WCDMA牌照后,将直接把现有网络升级到HSDPA(3.5G)。换句话说,中国联通会以更加开放与积极的态度,向更高的移动技术标准拓展。可以看出,无论是新电信还是新联通,其各自未来的发展道路事实上并不与新移动的发展产生根本性冲突。对于中国政府而言,电信行业这样的发展道路符合整体利益。

重组带动发展

作为一个消费者而言, iPhone令人激动的Wi-Fi上网功能,总能给人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因此,很多消费者对FMC应用的期待远远胜过对3G的关注。消费者总希望3G带来的是更加丰富的移动生活体验,但资费却要足够低。如此,才可能激起消费欲望。显然,这种理想的3G生活同样离不开移动互联的应用与发展。

如同今天的互联网一样,3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同样需要一个庞杂且有效衔接的产业链群组。3G产业链由消费者、运营商、移动终端、SP 和运营商的上游供应商(核心网、无线网、传输网、配套设备、IT 支撑系统)等组成。

移动终端(手机)的创新将成为3G精彩生活的开端。看看iPhone的表现吧,手机厂商所要做的,或许就是模仿与超越。由于FMC应用将最大限度地融合各种网络技术,因此手机硬件、内嵌软件、PC软件、互联网应用软件等产业链环节的融合或将催生新的投资亮点。对于很多手机厂商而言,它的魅力或将从产品设计转向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效率方面。尽管手机厂商将会最大程度上避免一个“微软霸权”式的手机软件厂商出现,但它能否避免各自为占背景下的技术分割状态呢?显然,这是一个连运营商都要关注的问题。

如果将3G的移动互联网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生活方式,那么这样的生活方式将催生无比巨大的消费体验,这将成为众多SP和网络内容商的盛宴。事实上,如同十几年前我们所面临的互联网考验一样,3G的移动互联网将是什么样子,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都还充满新奇性。但也恰如今天互联网世界的胜景一样,雅虎、Google、MySpace、YouTube、Facebook等创新者的出现说明,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也将是创业者与创新者的乐土。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电信外包服务市场。2007年,全球电信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到7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宽带普及率的不断提升;国际运营商业务融合与网络基础设施融合;用户对电信业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提升,都将对运营商的服务能力、全业务发展运营管理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维护外包、降低经营成本是运营商必然的选择。

中国运营商也正从传统通信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2007年外包服务的市场容量为6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此次电信重组,电信运营商的规模大幅增加,业务类别更加庞杂,业务创新要求提升。由此,三大全业务运营商均面临建网设计、施工压力,需将原2G维护人员投入3G 建设中,服务外包的趋势将加速。按2000亿元人民币建网投入、3%咨询费率计算,未来3-5年中国电信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将新增180亿元人民币;同时,现有1000亿元人民币维护市场将逐步外包给国际设备商及独立的第三方维护商完成,国内维护商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本地化优势将逐步得到发挥。

另外,中国电信外包服务行业相对较低的运营成本和不断成熟的经验,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电信外包服务市场崭露头角。它们中的一些厂商会随着本土运营商的全球化运营而走向世界。而一些跨国公司,也可能将全球服务中心落户中国。

希望这次重组将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中国移动将会以更加宽广的全球视野,通过收购等方面在全球通信行业展现更为强劲的扩张潜能。在此方面,它或将获得中国政府更大的支持,并努力跻身全球通信标准开放团队。中国电信将可能成为全球固定通信网络内最好的移动运营商,并在FMC应用方面累积足够扎实的竞争优势。足够大的本土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推高中国电信的市值,这将成为中国电信在海外扩张的基础。中国联通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它首先应寄希望于WCDMA向HSDPA技术的平滑过渡所带来的运营成本优势。但未来的一切,似乎还是要看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全球电信市场能否有所斩获。

由于三大运营商未来发展方向与战略可能存在一定差别,因此产业链上围绕在运营商身边的众多企业,其生存与发展模式亦将大有不同。而且,由于运营商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它们各自的产业合作伙伴亦可能被划分为若干阵营。考虑到WCDMA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终端设备最丰富的技术,新联通或将更多的资本投入于网络优化与市场推广层面。而对于新移动而言,它的3G之旅或许最为艰难。除了要依靠自身的实力加速网络建设外,也需要笼络更多的资源,用以支撑其TD-CDMA应用服务市场的发展。因此,争做新移动的产业链合作伙伴充满诱惑。

当然,消费者最希望看到,更多iPhone一样将手机、娱乐终端、移动互联网等多项内容集于一身的产品与服务的出现。而且,最令人心动的是,iPhone的价格只有199美元或299美元。在创新精神这一点上,乔布斯的确令人尊重。

上一篇:高博深 期待中国龙 下一篇:最佳投资工具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