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存款的“高增长”与“高储蓄”因素分析

时间:2022-03-22 10:26:39

我国居民存款的“高增长”与“高储蓄”因素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与“高储蓄”的因素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国储蓄存款的“高增长”是正常的、合理的;我国储蓄存款余额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对储蓄的分流还存在一些困难。

关键词:居民存款;高增长;高储蓄;储蓄分流

据中央银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折合人民币为14.71万亿元,其中,居民本币储蓄存款为14.11万亿元,约占96%;而居民外汇储蓄存款仅为743.8亿美元,约占4%。

表1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基本概况

统计指标

1978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GDP(亿元)

3624

8964

18548

58478

89442

182321

人均GDP(元/人)

379

855

1634

4854

7084

13950

储蓄存款(亿元)

211

1623

7120

29662

64332

147054

人均储蓄存款(元)

22

153

623

2449

5082

10792

储蓄存款/GDP(%)

5.81

18.1

38.39

50.72

71.93

77.36

住宅、别墅和小汽车等)分期付款的消费欲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居民的储蓄存款增长。

在我国,则是另一种情形。由于我国国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而居民个人能向国家缴纳的份额相对更低。在这一点上,我国财政对居民个人的收支则表现为“低进低出”。正因如此,我国居民个人(尤其是8亿农民)不得不依靠个人储蓄存款的自我积累来实现自我保障,如自费教育、自费医疗、养子防老或攒钱养老等。因此,人们必须从极其有限的个人收入中拿出相当部分进行强制储蓄,以应生老病死及嫁娶养子等谨慎之需。应该说,这是我国居民存款增长、高储蓄的最重要原因之所在。

四、储蓄存款分流的现实障碍

金融市场(各种投资机会都在其中争夺储蓄流量)的扩大和多样化,以及金融自由化,极大地开辟了优化储蓄分配的道路。在金融自由化经济中,储蓄者有较大的资产选择范围──储蓄投放市场扩大了,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金融资产的规模、期限和风险成为可能,比较各种投资选择的信息也容易获得。

表3 美国居民金融资产持有结构(%)

金融资产分布比例%

1980

1990

1995

1999

2000

各种存款与现金合计

34.54

28.11

18.85

14.25

16.43

各种证券合计

27.51

30.29

38.47

45.85

41.24

各种保险资产合计

25.97

31.16

33.50

31.02

32.78

银行个人信托投资

5.78

4.56

4.31

3.57

3.38

各种其他资产

6.19

5.88

4.86

5.30

6.15

,这一点更为重要。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虽已显现出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但总体而言,发展仍很不平衡。可供普通投资者选择的金融品种在风险程度上呈现“两极分化”走势:一极是零风险的国债市场,另一极则是风险过高的股市。而风险适中的其他金融工具却品种短缺,也无多少人气。在这种单一的市场结构下,再加上我国上市公司素质目前尚不高,盈利能力也不强,投资者在没有基本收益(即分红收益)保障的情况下,却还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这怎能让储蓄存款者放心将不多的“养命钱”押赌在股市长期投资上呢?

笔者相信,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与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金融产品终将会变得如此丰富,以致于投资者随时都可以从风险低的品种到风险高的品种序列上,作出最佳组合投资。到那时,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从银行分流出来,并合理地分布在各种金融资产上,最终形成长短期结合的、风格各异的大众化投资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美]爱德华•肖著,邵伏军等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10月。

[2] [美]罗纳德•I•麦金农著,卢骢译,《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3月。

[3] 董登新:《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差距比较》,《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10月。

[4] www.federalreserve.gov.

上一篇:教育公平: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 下一篇:电脑在音乐理论教学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