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补助的有效性

时间:2022-03-22 09:03:15

试论高校补助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2009年,国家投入四万亿,天量的信贷配合让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金融危机过后,通胀预期加强,一些大宗商品的涨价也加剧了预期的自我实现。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物价上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吃饭越来越贵。如果通胀如期来临,政府一定会如以往一样,对国家栋梁进行补贴。这不禁让我们回忆起两年前的高校补助问题上来。2008年3月份,正值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很快,在以前一系列的食堂补助的基础上,教育部和财政部宣布给与高校学生伙食补贴。本文试就此项政策较先前的补助政策是否有所改进、其有效性如何等方面进行讨论,由此对政府以后的补助政策提出建议。

关键词:现金补助;实物补助;有效性;最优组合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补助的历史

2008年3月份,教育部和财政部宣布给与高校学生伙食补贴,每人每月20元,其中五分之一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获得40元的补贴。这项政策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对广大学子的关心,随着现阶段经济的企稳回升,今后我们会看到政府对高校进行类似的补贴。

由于物价上涨,给广大同学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之前,财政部已经划过专项基金,补贴高校食堂,缓解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学生食堂工作的不利影响。这项政策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堪称一场及时雨。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吃食堂,所以对于补贴,他们是能够间接获益的。而对于家境富裕的学生来说,我们将其每月生活费假设为他的收入,则由于收入更高,他们具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如果他们长期不在食堂吃饭,那么这项补贴就没有实际的意义。而对于食堂来说,之前网上已提出质疑,由于现在高校食堂的组织模式主要是私人承包,对于他们有没有将专项资金完全地用于饭菜质量的提高上无从考证。

与以往不同的是,08年的这次补贴直接下放到每位同学的手中。很多高校选择一次性发放三个月的补助,目的是节约补贴成本。

二、微观定量分析

下面我们从高校补助的形式来定量分析政策的有效性。

假设贫困学生每月生活费为300元,用于在食堂消费和购买“所有其他物品”。食堂的平均价格为3元/次,所有其他物品的市场价格为每单位1元。补贴前,他的效用最大化点是E1,在食堂消费80次,以及购买60单位的“其他所有物品”。假设20元/月的补助是下放到食堂,则补贴后,他的新的效用最大化点为E2,在食堂消费85次及购买65单位的“其他所有物品”。因此,学生的境况得到改善。

再次假设家境富裕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为600元,用于在食堂消费和购买“所有其他物品”。其他条件不变。补贴前,他的效用最大化点是E3,因为富裕的学生很少在食堂消费,所以此时他在食堂消费2次,剩余的594元都用于购买“所有其他物品”。补贴后,效用最大化点为E4他在食堂消费5次,其他物品的消费单位为600元,与补贴前相比,他的境况也得到改善。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因为补贴食堂作用于学生的效果是间接的,虽然同学可以在食堂消费的次数增加了,但是富裕的学生会不会因为这微小的变化改变他们的习惯而吃食堂还有待考证。

所以,补贴到食堂对于富裕学生的帮助似乎是没有的。从资源配置上来说是没有效率的。

现在我们假设补助从下放到食堂变为20/元每月的现金下放到每位同学的手中。对于贫困同学来说,境况当然得到改善,因为他会用这笔钱首先购买生活必需品,也就是说,他们首先将这笔钱在食堂消费,并且20元的现金让他们有了选择权,他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将消费食堂和购买其他物品进行合理的组合。

对于富裕学生来说,他们会在E5达到效用最大化。在该点,他们在食堂消费3次,并且购买611单位的其他物品,这种情况对富裕学生带来的好处大于补助下放到食堂的好处,因此,这种做法是有效率的。

三、宏观分析

虽然发到每位同学手中的钱并不多,但是对于中央财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高校补助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收入的再分配。

一种简单的推测是,获得补贴的人得益,而纳税的人受损。如果纳税人的收入比受补贴者的收入高,收入分配变得更为公平。

但是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我们仍以补助食堂为例,如果补贴致使穷困的学生对食堂的消费增加,补贴前的食堂经营成本就会上升。这样,受补贴者并不能享受全部补贴,粮食、蔬菜等的商贩分得了其中的一部分。

至于物价究竟会被抬高多少,要取决于供求曲线。西方经济学中指出,任何引起价格连锁变动的政府计划,都会影响商品消费者和投入品供给者的收入。所以,补助食堂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未知的。

其次是对于政府关于补助食堂还是发放现金的选择。如果说补助食堂不如发放现金,那么他们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一)商品平均主义,政府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食堂吃到高质量,足分量的饭菜。

(二)西方经济学中指出,实物转让也许有助于减少福利欺诈行为。如果财政补贴到食堂,富裕的学生也许不愿意为了他们想得到的福利而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到食堂吃饭。对于此种福利是难以转售的,所以更会阻止那些并非贫困的同学去享受福利。

(三)实物转让之所以在政治上受欢迎,是因为它们不仅帮助了收益者,也帮助了那些实物的生产者。在这里,实物的生产者等同于高校食堂,直接补贴高校食堂,一方面也缓解了食堂自身的压力。

四、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贫困生对物价补贴的依赖较富裕生高,但总的依赖程度不明显。(二)在校园内表现出现金补助优于实物补助,因此应该提高收入分配的货币化程度。(三)我们看到补贴对于食堂以及粮食,蔬菜经销商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应该实行有效补贴,使其对整个经济不至于产生扭曲。

补贴与否向来是经济学家争论的话题。如何实行有效的补贴更是政府长期探讨的问题。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补贴,则补贴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成本却是极高的。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补贴制度,使真正的贫困生得到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扬,财政补贴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2 哈维・罗森,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贾康,郭文杰,财政教育投入及其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上一篇: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实冲突与解决方... 下一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商业银行风险的法律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