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沥青市场发展研究

时间:2022-03-22 01:18:10

我国石油沥青市场发展研究

摘要:石油沥青在交通、建筑等领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资,当前对其需求量、品种及质量的要求也是日益提高。国内的沥青生产企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把国内沥青市场的开发及沥青产量、质量的提高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认真去抓。本文就目前我国石油沥青的生产、市场状况作一简述。

关键词:石油沥青 市场发展 生产 需求

一、引言

沥青是原油蒸馏所剩余的塔底油,是碳、氢、硫、氮、氧等物质所组合而成。由于其具有黏性、防水、绝缘、防腐等多种特质,除主要用于公路交通建设外,也涉及到建筑、工业、农业、水利水电、涂料等多个领域250余种用途。铺筑公路是沥青众多用途的一种,但全球石油沥青有85%以上是用于道路建设,因而这也成为现代经济的命脉。近年来,国家对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如对道路交通、建筑业、水利工程等每年都投入几千亿元的资金。石油沥青在这些领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资,国内的沥青生产企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把国内沥青市场的开发及沥青产量、质量的提高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认真去抓。

二、我国石油沥青市场需求状况

过去我国沥青需求主要分为三大方面:公路、市政和建筑防水,沥青的种类也较单一。经过几年的市场运作,目前我国石油沥青需求结构较以往有较大的变化,首先是沥青种类的变化,其次是沥青需求的三大方面变成四大方面,即公路、市政、建筑防水以及机场建设。

若以石油沥青需求的种类来看,过去主要是以普通道路沥青以及建筑沥青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因高速公路的大兴土木而对重交通道路沥青的需求量大增。到2010年,石油沥青需求量为2200万吨,其中道路沥青约2000万吨(其中重交通道路沥青约为1800万吨),建筑用沥青约100万吨,其他用途需求的沥青约为100万吨。我国石油沥青需求主要集中于道路建设上,约占总需求量的80%以上,其中公路建设用量最大,城市市政建设次之,另外还有部分道路沥青用于机场跑道建设及码头建设。

(一)公路建设

公路建设是沥青最大需求领域,目前我国尚处于基础设施重点建设的阶段,对道路沥青的需求成长很快。截至2005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数为19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1.76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数为世界第三名。到了2006年年底,我国公路建设总里程数达到了200万公里,比上一年新增约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数为2.32万公里。到了2010年,我国公路总里程数为252万公里,新增公里里程数为4.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里的增长量为6700公里。同时,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升高,对于道路用沥青的等级要求也同步提高。总体发展趋势是从普通道路沥青、重交通道路沥青,再到改性沥青。2005年公路部门用于高等级公路建设和维修的重交通道路沥青约为440万吨左右,对普通道路用沥青的需求量约为200万吨左右,公路建设所需的沥青约占沥青总需求量的60%。

(二)城市市政建设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对沥青(尤其是重交通道路沥青)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各大型城市沥青需求中,重交通道路用沥青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各省会城市的市政建设,包括城市环线、机场路、城市中心街道等重要路段均使用重交通道路用沥青或改性沥青。截至2010年底,我国城市总量已达到867个,且城市数量一直在上升中,尤其是小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根据建设部门的统计,到2012年,我国城市数量已经超过1000个,城市道路面积为260万平方公里左右,对沥青需求逐年增加。2005年各大城市重交通道路用沥青需求量为80万吨,一般城市道路沥青的建设与维修对普通道路沥青的需求量约为60万吨;2010年,这两种沥青需求分别为120万吨及100万吨。

(三)沥青码头及其他辐射地

2010年时,我国共有98个沥青专用码头,分布在沿海及沿江地区的城市,华东六省有52个,南部地区有31个,中部地区有5个,北部地区有10个,沥青码头每年需要自行消费中月60万吨的重交通道路用沥青。

(四)沥青跑道代替水泥跑道

我国现有机场采用改性沥青跑道代替水泥跑道,估计每年约消耗重交通道路用沥青6-8万吨。东部沿海地区及南部较为发达的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对沥青品质要求较高,再加上南部地区雨水较多,对沥青的坑水性能及抗高温、抗剥落性能的要求比一般地区更高,因此古籍每年所需要的改性沥青越40万吨左右。另外,我国的机场建设和改造上对沥青的需求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对改性沥青的需求逐年增加,基本上每年约消费沥青30万吨。我国现有超过200个机场,每年越有2%的比例需要修建和改造,尤其是西部地区。另外,为了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2005-2010年间我国改建、扩建和新建的机场超过30个以上,包括乌鲁木齐、成都、昆明、哈尔滨、咸阳、敦煌、九寨沟、铜仁等。机场改扩建对沥青需求主要以改性沥青为主,因其新建机场跑到均采用水泥,但机场改建则采用改性沥青,仅这一项建设,每年消费改性沥青30-50万吨左右。

三、我国石油沥青市场供给分析

(一)我国道路沥青生产状况

我国对沥青的需求随着公路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而急速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石油沥青生产量为850万吨,其中道路沥青生产量为689万吨(包含重交通道路沥青542万吨),约占石油沥青生产量的64%(其中重交通道路占道路用沥青的比重为49%)。到2010年,沥青生产量为890万吨,其中道路沥青生产量为822万吨(包含重交通道路沥青640万吨),约占石油沥青生产量的86%(其中重交通道路占道路用沥青的比重为57%)。由此可以看出,道路沥青占石油沥青生产量比重由2008年的六成上升到2010年的八成,且在2010年时重交通道路沥青首次超过普通道路沥青生产规模。然而,自2011年起,普通道路沥青供给量逐年减少,而重交通道路沥青供应量仍持续增加,显示出我国对道理沥青需求的转变。

在沥青生产者部分,2009年时我国自产道路沥青量为927万吨,而生产厂家仅有中石化、中石油及中海油三家。尽管中海油加入到沥青生产行业的时间较晚,但其在重交通道路沥青生产量已经超越中石油,成为第二大生产上。另外,各厂商的普通道路沥青生产量有减少的趋势,而重交通道路沥青的生产量则为逐年增加。

(二)我国石油沥青进出口情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及市政基础设施也开始大兴土木,因此对于沥青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但受我国沥青自身生产条件的限制,自产沥青产品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沥青产品。根据统计部门的数据,2005年沥青进口量为318.37万吨,出口为3.81万吨,近进口量为314.55万吨;至2010年,我国的沥青进口量增长至624.78万吨,出口5.24万吨,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这种成长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增长幅度十分明显。另外,由我国沥青的进出口量值比例及单价可以看出,沥青进口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对高等级道路用沥青的需求增加。进口单价部分较高,这可推测我国进口的沥青产品品级多为重交通道路沥青、改性沥青等高级产品,而出口产品多位低单价的普通沥青,出口量也远小于进口量。

我国进口的沥青产品项目主要为道路用沥青,尤其是以重交通道路用的高等级道路用沥青为主,说明国内自身产品品种和品质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0年间,我国沥青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为新加坡、韩国、日本、台湾地区及泰国。尤其是我国台湾地区,自2005年起即跃居进口排名的第二位,在2005年我国累计进口沥青为818.37万吨,其湾沥青对我国的出口达到282.68万吨。就我国沥青而言,其出口量值远小于进口量值,出口的沥青品级主要为普通道路沥青,单价较低;出口地区除了一直居于第一位的日本之外,其余均为朝鲜、越南、缅甸等较为落后的地区。

四、市场发展的困境与展望

尽管我国石油沥青生产厂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我国的石油沥青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具体包括如下方面内容:一是产品质量不稳定是国产沥青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品牌效应不突出,使沥青采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三是国内炼油厂普遍存在加工量大储存能力不足的状况;四是营销方式落后,限制了市场开拓和推广;五是沥青的价格随着原油价格的升降而变化;六是目前我国改性沥青的应用持续升温,一些公司部门及地方企业、合资企业,建立了改性沥青厂,但基质沥青、改性剂、改性工艺及设备没有统一的规范;七是在信息技术的利用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另外,由于国外沥青生产商和经销商充分认识到我国的沥青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而周边国家的沥青市场已相对饱和,因此纷纷通过独资或合资在我国沿海港口建设沥青专用码头和储运设施,以其先进的技术服务措施和灵活的营销手段抢占国内沥青市场份额,进口数量逐年上升。因此,国内的沥青生产与经销企业要学习外商优点,找出差距,利用自己的优势,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提高国内沥青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振龙,张丽晔.国内沥青市场概况[J].石油沥青,2009(04).

[2]刘力.我国进口沥青市场分析[J].石油沥青,2009(03).

上一篇:谈加强军队资金安全管理 下一篇:提高单位会计管理水平,顺利推行核算转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