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为新兴产业发展筑基

时间:2022-03-22 10:49:00

保护知识产权,为新兴产业发展筑基

【摘要】利用知识产权相关的产权制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护,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可通过谋划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助推战略,构建产业层面的知识产权助推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层面对知识产权的掌握和运用等措施,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关键词】知识产权 新兴产业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a】A

当前在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战略性转变的双重压力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切实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是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经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谁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就意味着谁抢占了新一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知识产权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科技创新和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资源消耗量较少、长远效益好、发展潜力较大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网络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微电子和光电子等产业。这些产业代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对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成为现今世界各国在新一轮科技与经济发展中争相抢占的制高点。在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时,知识产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生产要素和创造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科技创新,谁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就意味着谁抢占了新一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知识产权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的内在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最终又必定会回归到知识产权的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没有知识产权作为内在核心驱动要素的情况下,是不会有任何发展机会的。因此,知识产权不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它可以通过打造外在舆论支持,对一些侵权仿冒者进行惩罚,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技术不被不法分子所用,从而形成产权立公道、产权入人心的良好局面。

知识产权是保护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武器。自主知识产权一般指的是在本国疆域内由本国公民、企业法人或者非法人机构对其自主研发、生产的“知识性产品”拥有的权利,它赋予了产权持有人阶段性的社会市场的垄断权力,保障其在研发阶段的大量投入能够取得应有的效益。特别是针对于专攻技术突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知识产权是保护其健康发展的一大武器。在研发初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必须保证每一件产品必有其专利,每一专利必须研发成产品。新兴的技术产品生产出来,投放市场后,在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其他商家也会竞相仿制,这时候知识产权设置的“技术专利壁垒”就会依据法律条例阻止仿冒者,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的产品和市场,从而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知识产权有利于组建产、学、研三者相结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企业、科研院校建设产权明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联盟。

构建国家层面、产业层面的知识产权体系,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谋划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助推战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近些年,我国有许多企业因为忽视知识产权而在不经意间就侵犯他人专利权,以至于支付高额赔偿。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国家在宏观层面知识产权战略的相对不到位有一定关系。对此,我国应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助推战略。一方面,我国需要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的知识权益,并针对当前国内外对知识产权的竞争状态提出国际公约。相关领域专家也应根据不同的企业机构的产业特征、形态、需求,制定出适应不同产业的知识产权的制度、政策,完善产、学、研三者合作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鼓励优秀企业开展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政府也可以设立专门的产学研管理机构,方便信息沟通和交往,并且需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合作风险测评转化体系,最大程度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规避风险。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应该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措施需要科研单位、企业、专业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构建产业层面的知识产权助推创新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科技创新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且是申请知识产权的前提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大多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很多重大技术还依赖国外引进。因此,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知识产权的助推创新体系,已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首先,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不定期检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专利创新与申报工作,来保障企业或法人在遭遇外国知识产权陷阱时,能够有专门机构来引导其跳出知识产权侵犯的怪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还应该大力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严格把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进出口,遵守国际化的知识产权规则,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我们处理好创新和引进之间的量与度,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内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合作优势,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最后,需要以市场为发展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培育和发展一批以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激励、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制造型”向“知识型”转型。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积累,从而推动专利技术标准化、商品化、产业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强化企业层面对知识产权的掌握和运用,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

企业是知识产权助推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最基本的构成主体。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掌握和运用,展开专利布局并加大研发投入是企业当前唯一的战略选择。第一,企业需要提升对知识产权的掌握和运用,大力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使专利权商品化、产业化,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正常运转。第二,企业应该鼓励和引导科技研发人员开发新的技术,成为某些领域的拓荒者,并且重视企业专利的谋划和申请,避免后期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第三,把握好技术的研发方向,重点挖掘有可能会产生专利的技术领域,重点开垦未被人发现过的处女地,将研发方向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第四,企业应该加大专利分析与布局力度,把中国内外专利申请量、专利被引用状况,以及跨国企业专利布局情况调查清楚,从而结合自身的企业优势、技术基础有的放矢地开展研发与专利申请工作,扩展企业专利布局,力求挖掘最有可能突破的科学技术领域,从而壮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五,对于企业内部已经具备的知识产权进行二次创新,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当前,尽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因而,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建立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切实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从而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腾飞。

(作者为成都文理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院长、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莫守忠:《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创新能力评估》,《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②莫守忠、王曦等:《发达国家运用知识产权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③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加大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力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西部学刊》,2013年第1期。

责编/肖晗题 陈楠 美编/于珊

上一篇:大鱼之眼,视界无限 下一篇:快乐游戏你我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