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合作策略

时间:2022-03-22 05:30:06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合作策略

摘 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有效性、实效性的提高,而形式化的合作学习不仅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障碍,而且还会极大地浪费教学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当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积极地开展有效合作学习,进一步促进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信息技术;有效合作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大力倡导合作学习,以便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这里所说的合作学习具体指的是学生借助于构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沟通、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有助于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合作学习具备非常显著的优势,如果能够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正确地把握好,那么必然可以取得理想的成效,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合作学习的实施仅仅是形同虚设,搞形式主义,并未从根本上将“有效合作”实现。由此可见,研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合作”,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

一、注重差异,优化组合

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要放手学生,鼓励学生在做中学,深入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由于有些学生的领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基础相对薄弱,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无法跟上有着较好基础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此类情况,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重点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然后合理地组合优秀的学生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让成绩优等生做成绩差等生的“小老师”“小师傅”,让他们一帮一、书拉手地进行合作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要经常性地帮助和提醒成绩差的学生,要让他们能够尽快地跟上整体的学习进度,以便于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合作学习小组的设立还需要兼顾学生成员的兴趣、性格、性别、能力以及情感等诸多相关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比如,有些学生小组在汇报成果时,这个小组的学生如果性格非常内向,在汇报中极有可能无法完美地展示出学习成果,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在小组中安排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汇报效果。

二、明确目标,确定任务

长期以来,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较为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存在学生爱好兴趣各异、学生水平差异偏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通常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很难切实确保面向全体学生,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此类状况,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小组分好,改变以往传统的由教师将任务提出的做法,要借助于各种方式,比如调查访问、作品演示、情境创设等,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启发学生在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由此自发地产生主动学习任务,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协助及指导下,得到清晰的方法、思路及知识脉络,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应当明确的是,教师将真实的情境引出,学生提出任务,因学生并非会将自己不感兴趣的任务提出,也不会将过多超出自身水平的任务提出,这便确保了任务完成的可行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所需做的工作就是答疑和激发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升华任务,逐渐朝着高层次发展。

三、激发合作,公平评判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教学中,并不是学生有了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目标后,教师便可以担任旁观者的角色。大量的实践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旁观者,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自身的监督管理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科学合理地控制及调节好时间,密切地关注每一位小组成员以及每一个小组的活动情况,为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而要想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当完整地记录学生合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且制订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要由专门的人员分工完成这些方案的记录。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十分重要的,各个小组均要有自己的方案,而教师要全面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正确地指导学生合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第二,要重视学生活动素材的积累,将学生成长档案建立起来,充分记录好学生的成长足迹。在学习中每个学生均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因而问题的解决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小组合作中所得到的成绩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教师要掌握好这些材料,以便于顺利地开展因材施教,按照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实施有效教学。第三,为了将评价的公正性凸显出来,在每个阶段的评价中均要对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指标进行设计。设定评价指标,能够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发挥出积极性的作用。教师要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正确做法,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真正了解到自己的努力程度,以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总之,如何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提高,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一直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地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各个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环节,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并且在小学合作中让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真正的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顾红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合作”[J].中国教育信

息化·基础教育,2010(5).

[2]郑淑勉.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有效合作[J].中国教育技

术装备,2012(7).

[3]刘琼.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9(12).

[4]徐雪梅.漫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

刊,2010(6).

上一篇: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才能 下一篇:培养学生音乐才华需要付出智慧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