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21 09:15:04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手段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得到优化。教师不仅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而且更加关注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让学生不仅获得必备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探究兴趣、内化数学精神等,提高课堂有效性。

一、对有效数学课堂的认识

有效教学活动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有效的数学课堂指通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初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思维得到提升,数学探究能力得到发展。课堂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在能力上,从不会分析到逐步学会分析、反思、总结,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情感态度方面,从被动学到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二、灵活处理教材、设计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性

1.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令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感到无所适从。这决定了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借助这些情境,让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是多方面的。其一,教学情境与生活背景相连,从生活到数学。例如,“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通过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实物,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归纳出基本图形的形成过程,从而认识点、线、面这些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动手实践等数学活动,准确把握展开图、一笔画、三视图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其二,教学情境与挑战性的问题相联系,从问题到数学。比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可以给学生卷尺、标杆等必要的工具,并提问:你能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吗?设计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其三,教学情境与数学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从活动到数学。如学习“数据的初步统计”时,设计必要的调查表,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等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活数学的认识,让学生在实践与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突出数学探究活动,抛弃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这要求课堂探究活动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提高探究的可操作性,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探究形式,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例如,设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效探究活动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不同的学生依据各自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生活中的不同类型的图形,然后制作出立体实物图形。这样,实现了他们对不同的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达到资源共享,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有效,而且激发了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3.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引导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根据探究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课堂适当引导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当然要控制好度。同时,引导中要正确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预设都是为了有效生成,有效的生成也离不开精心的预设。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示学生数学思维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为目的。例如,在实施“菱形”的研究课时,设计与矩形类似的教学探究活动,通过学生对图形的折叠探究菱形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问题。有一位学生提出:通过刚才的操作得到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这个结论在这环节还没有学到,而是后面例题证明中涉及的,这位学生把矩形的邻边看成菱形的对角线,矩形的面积被剪掉一半得到菱形的面积。这真是个伟大的发现!此时我没有打断学生,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生成性”教学观,学生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认识,使得课堂教学既是知识的认识过程,又是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4.提高例题讲解的针对性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

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好典型例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数学课堂上,讲究学习策略对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至关重要。教师要精讲精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解题训练重点放在怎样解、从何处下手、怎样确立解题方向等环节上下工夫。同时,必要的作业训练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在练习的题型选择方面,应该涵盖各种不同的类型;兼顾巩固知识的习题,还有预习作业等;有笔头作业,还要有探究实践的动手操作方面的作业,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实践高效课堂,提高教学实践智慧,在加强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树立新课程意识,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同时发展个性品质、提高数学探究能力。

上一篇:肚子不舒服,怎么做才对? 下一篇:和孩子一起回归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