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农村学生习作的几个困境及对策

时间:2022-03-21 09:08:06

透析农村学生习作的几个困境及对策

作文教学难,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更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和更新的课题,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在不少小学生作文中,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许多小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是“横眉冷对作文纸,低头干啃铅笔头”,对作文产生畏惧、厌倦、失望等心理。因此研究小学作文教学,尤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内在原因,寻找可行的途径改善其中的弊端,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变游戏迎合的心态为内需主动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只是长久以来,习作已被成人扭曲为一种外加的劳作,一种受制于他人的活动。作文是应命而作,不是自己想说、想写的;作文要定时、按时而作,不是想写就写。作文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失去了其本真意义。学生写的作文是虚拟的,这样的虚拟作文脱离了学生生活,不是学生所需要的。因此,学生的习作心态是游戏式的迎合,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枯燥的、缺乏生命力的。

因此,习作教学要紧紧地与小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扎扎实实地建立在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把所见、所闻、所做、所想都写出来,叙述自己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优美多变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引领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发现美。农村孩子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如钓青蛙、养鸭子、挖红薯……在这里,习作不再是老师的要求,而是源于生活的交流,满足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课堂中的学生处于一种真正的生活状态,一个个情真意切的故事娓娓道来,在反映农村生活的同时,也展现着他们内心的酸甜苦辣。这样的作文又回复了它本来的生活意义,于是,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课堂上涌动着的生命活力。

二、变封闭课堂为体验实践

作文教学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的课堂之中,学生写作的兴趣日趋减弱,写作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与发展。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小学生活泼好动,应让其在做、玩、乐中学。正是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才能得到发挥,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增长,而这正是个性创意表达的开始。教师应把活动引进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这不仅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而且学生亲历体验,用心思考,有利于把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全员参与,体验真切,素材鲜活,表达就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作文就是让童心自由驰骋,让童言自由挥洒,让童趣跃然纸上。

老舍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根’。”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我们应从当地农村经济、自然、文化特色和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精心开发设计一系列有主题的、重在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访农户、读农谚、问农时、干农活、学农艺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带着浓浓的“农”字氛围中,感受和表达实实在在的农村生活。“干农活”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体验农活艰辛,言谈劳动苦甜”实践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辟学校的“班级菜园我来种”,让学生尝试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等农活,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消除“纸上谈兵”的作文弊病。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写作教学的有机整合,可以将封闭的课堂打开,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收集写作的素材,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作文所必需的真实感受与情感体验。

三、变应试习作为即兴训练

由于学生家长、社会及学生本人的评价系统决定了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只能是应试,为应试而教,也为应试而学,这实际成了当今各学科教学的主旋律,作文教学也跳不出这个怪圈。作文教学与作文考试的主次关系常常被颠倒。即兴训练即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捕捉小事,抓住瞬间,抒发真情。

农村孩子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是写作的素材,如:早晨烟雾弥漫时的似真似梦;中午烈日炎炎下的农忙景象;傍晚牛羊归栏、鸟儿归巢的其乐融融。春天万物吐绿,夏季蝉鸣蛙噪,秋季一片金黄,冬季寒风凛凛。教室里、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等等,如果能捕捉到这瞬间的变化以及这变化引起周围的人和自己的变化,即兴训练,一定是真情的流露,也是学生喜欢做的事情,此时,他们就不会感到这是在写作文,而是“我手写我心”。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日记、卡片、音像等)把生活点滴记录下来,充实写作素材。

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真实的情感流露,只有用心地体验生活才会有细腻准确的描写。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只有体验生活、捕捉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习作的素材。教学生多一份用心、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们的兴趣高涨了,手中的笔就会充满个性地“簌簌”地穿梭。

上一篇:选材、构思,考场作文腾飞的双翼 下一篇:议论文写作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