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金融产品,买还是不买?

时间:2022-03-21 08:11:27

创新金融产品,买还是不买?

一位读者打来电话询问:“我收到好几条短信,××银行说正在热卖一个什么信托产品,收益率能有3.8%;还有一家说固定收益产品现在稳定、值得投资,而且比存款的利息高……这么多产品,应该选哪个呀?”我们抽取了某信托产品的产品介绍和合约部分中的重点给予展示,聪明的读者一定能发现其中的关键所在。

现在,暂时离题一会儿,让我们先回到金融创新产品上来,再说信托。金融机构在试图从高增的存款额中分离出更多的资金,2007年主打为投资收益类产品、2008年是债券类保本产品,2009年恐怕就是创新金融产品了。从金融机构的最新动向来看。产品创新的脚步似乎有所加大:

多家银行和天津市科委签约,合作建立“打包贷款平台”,在今后1~2年内为天津市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5.5元小额贷款。

民生银行的“商贷通”不久前试水北京,针对中小商户融资难提供贷款,从申请到放款最怏7天,目前已累计放款超过8亿元。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近期推出了几款信托产品和企业年金,都是与信托公司进行合作。这种情况下,银行也许参与产品设计,但更多是作为营销渠道存在。

第三方理财机构诺亚财富正在进行房地产信托产品的研究,但这一产品的“准生”显然还需要政策的更多放开。但经济环境的弱势却成就了PE产品的热卖――PE的投资周期长达2~3年,正好是一个“穿越弱周期”的时间段。

是仍专注于投资股票、基金,还是在纷繁的各种预期收益的创新金融产品中选择一款?买不买金融创新产品,需要搞明白后面的几个问题。

弱周期下的强创新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金融业重新认识“金融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市场的反应是,金融创新热度不降反升。究其原因,一方面二级市场证券投资的机会变弱、从商业银行开始的各类金融机构都需要新的产品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各类企业需要资金渡过难关,仅凭商业贷款是很难满足需求的――诺亚财富北京财富管理中心的总经理杨本军透露,他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全年信贷计划的90%。

杨本军认为,与美国的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市场的复杂和过度杠杆化不同,国内的金融创新吸纳性多、原创性少,还处于简单“拿来主义”阶段,产品相对单一、金融市场缺乏深度和广度,更多的是数量上的扩张。

国金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也认为,未来金融产品创新领域将有更多发展空间。他认为金融创新产品虽名目繁多,但最终只是交易方式和金融杠杆率的差异。要创新产品和创造交易。全面开放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试水交易所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融资融券等业务才是主流。

金融创新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减少波动、稳定风险。比如: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据介绍,REITS主要投资于成熟商业地产,在目前的市场上寻找符合信托要求的物业仍是比较难的,但符合条件的物业一旦被“证券化”,市场就会对于其评估并通过交易行为给予其合理的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房地产价格的大起大落。

记者采访的一家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公司负责人刚刚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回来,他们和某商业银行合作推出了~个小额信贷融资项目用于投向新能源的产品应用领域,但募集资金却在几乎封闭的情况下完成的――“我们向鄂尔多斯的部分企业家定向募集,形式有点像PE。但规模要比PE小很多,也更灵活,封闭期更短。”这家公司还会做类似的几个项目,但截止到目前,统统都是“定向募集”,先选择和分析项目的可能性,然后寻找资金量充裕的企业或个人。说服他们进行短则半年长则三五年的投资,并承诺一定的利润分成,“一般是五五分成”,这位负责人介绍。

与银行更善于提供融资渠道、小额信贷公司更愿意寻找资金支持的模式不同的是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创新。以诺亚财富为例,尽管看起来更像是中介机构――把客人介绍给项目或把项目推介给客户,但他们一方面会介入到产品的设计领域,另一方面又借助强大的融资能力和资产托管方议价。杨本军举过他亲身参与过的一个项目:某别墅房产信托项目,经他议价,最终的产品单价被控制到合每平方米价格为3000元、一份信托的价格正好是一栋别墅的价格,也就是说,即便信托公司无法控制风险导致以资抵债,他的客户仍可以通过获得房产而保证资产安全。

跟风险难以预估的股票二级市场相比,某些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更适合在此时进行投资。

分析创新点在哪里

目前的金融创新类产品,主要集中在信托、小额信用融资和贷款以及私募股权融资(PE)之上,根据杨本军的介绍,诺亚财富按照投资规模提供的产品依次为:信托产品、设计型固定收益产品、二级市场投资产品和PE产品,这种划分同参与资金的规模有关也于投资安全和投资期限有关。

选择金融创新产品,最重要的是风险认知。创新的角度不同,风险产生的渠道就不同。

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从三个角度划分:新的内核,创新在资产配置或是资产结构之上;新的包装,比如REITS,与其他房产类信托最大的差别在于以上市交易为载体,如同ETF和共同基金的关系;第三类就是新的内核+新的产品包装了,比如:引发次贷危机的美国市场普遍使用的打包类衍生产品。

杨本军认为,国内的证券监管更审慎,美国有过度的创新但监管不足,我们的监管一直很到,需要的是鼓励创新。但是从客户的角度看,所有的客户对产品风险的认知都是不足的,不论是高端客户还是普通客户,大家都对收益更敏感,必须有非常明确的风险告知。如果没有专业机构的帮忙,从事新的产品的投资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如何买创新型产品?如果你不懂如何研究产品合同、分析投资项目的风险和发展前景,我们还是有若干个“阿呆”的办法。让你避开不应该买的产品。

先看投资门槛:不论是信托、非交易型REITS还是PE,其共同的特点是规模大,相对而言对投资资金的规模要求也同样存有门槛,多数100万或是50万起售,不适合资产规模过小的个人。银行销售的信托产品可能有小份额的,但须注意是否是分拆销售,比如:几个持有人共同持有一份信托,这样的情况存在的风险是可能有提前退出或是以资抵债的障碍。

别轻信收益率:信托公司都会在销售环节提出一个有吸引力的收益率,但是需要注意,这通常不是最终的承诺收益。

信托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投资项目本身,在风险分类上仍属于高风险投资产品。投资者一定要分析资金的安全和投资回报可能性,在这方面,可以选择资产规模排名靠前的信托公司及这一阶段内有“政府提供财政担保”的信托产品更好。

选择优秀的托管方:每年4月前。银监会指定的信托公司会披露上年年报,投资人可以从中看出该公司既往的业绩状况;信托整个行业产品的失败率不高于10%,如果你选择的公司开发的产品失败率较高,即使是收益率惊人,也不要选择。

对于PE而言,投资风险主要是未来的经营风险和退出机制,因此LP的历史战绩如何、专长于哪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判断标准。杨本军的建议是,选择排名靠前的PE公司,并获得更有力的购买价格,比如:在合同中规定阶梯形的投资收益与分成比例,以激励LP。

选择更明晰的项目:以房产类信托举例,用款人为一些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的房地产信托融资项目,比不知名的、规模较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信托融资产品更安全。此外,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和特殊用途的房地产项目信托产品安全系数高一些:比如上海的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北京经济适用房项目类的房地产信托产品。或者,有明确的支持资金来源,比如:“政府提供财政担保”。

对PE产品而言,PE是有非常强的关注领域的,因此要选择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强实力的PE进行合作;小额信贷产品尚未深入到个人投资领域,其风险防范主要在于资产托管方的信誉。

上一篇:乐活的节流方式 下一篇:遵循理性投资勿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