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安全防范教育工作之探讨

时间:2022-03-21 06:23:31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防范教育工作之探讨

【摘 要】 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增加安全知识;建立健全学生档案,掌握学生的基本动态;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工作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个人原因或社会问题而导致的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逐年上升,校园内外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活动的直接管理者、组织者和协调者,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要做好这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辅导员必须倾力而为、事无巨细,充分考虑方方面面,才能防患于未然。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培训活动。

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1、辅导员要从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始进行安全教育

积极组织学生学习《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手册》,让学生了解校纪、法规;介绍校园周边治安和交通情况,结合发生在身边或校园的典型案件和事例,提醒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采取各种形式普及安全防范常识

采取课堂教育、专家讲座、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专项活动、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交通、消防、饮食、财产、心理健康、传染病常识及医疗知识,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防敲诈勒索、防交通事故教育等。

3、请校外专家入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的训练

请消防部门入校给学生示范灭火技能,教会学生逃生的技巧;请医务部门入校开展学生在突发险情时自救互救技能训练。

4、抓好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

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如开学、放假、平常节假日、外出见习、社会实践、毕业前夕等时期在这些重点时期,做到事前进行安全预告,强调安全事项,签订安全责任状,事中随时跟踪,如保持短信电话联系、家校联系;事后集中点名、销假、小结。

二、建立健全学生档案,掌握学生的基本动态

掌握详细真实的学生个人信息是辅导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因为只有了解、熟悉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个人安全教育,或是当有突发事件时,才能有针对性处理。所以要建立健全学生档案。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动态。辅导员要从多渠道、多方面了解学生,通过学生入学之初所填资料,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地址、父母的职业,联系方式等;通过入学体会,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通过学生自我介绍或同学、老师的介绍,了解学生的性格、接触交往的朋友、近期在干什么等;通过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了解学生的特长或各种能力;通过组织评比先进班集体或团支部了解学生获得的荣誉或职业技能资格等。辅导员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课堂、活动中,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想法,注意观察学生平时的言行包括网络言论。辅导员对所了解学生的情况要进行系统整理归档。装订成册,形成学生个人档案,便于与其他老师共享,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同时,也要及时更新相关信息,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记录学生的先进事迹。

三、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辅导员安全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是不是迅速地赶到事发现场进行处理,而是看平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和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成立以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为首的安生稳定工作应急联络体系,建立层级关系

具体框架是: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各年级(专业)党支部――辅导员和班主任――党员联络人――舍长――学生。在此体系中,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争取做到一个党员负责一个寝室,一个支部负责一个专业,要求学生党员定期汇报班级情况,了解班级的安全隐患。

2、公布安全稳定工作应急联络体系所有人的联系方式,保持信息的畅通

辅导员要求学生记住其手机或家里电话号码。在钱包中夹带辅导员、班长、院系学工负责老师的联系方式,以防万一。

3、开展安全预警现场演练

辅导员必须清楚认识到只有安全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在学校统一布置安排下,还要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情景。开展紧急疏散演练。从而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使大学生在演练中掌握逃生自救的正确方法。

4、创建学生反映问题的渠道

通过意见箱、短信、QQ等渠道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积极应对及时传达给学校,并及时做好上情下达工作。对学生群体中产生的矛盾要高度重视,避免激化。将可能引起恶性事件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

所谓心理防卫机制或简称心理防卫是心理学的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心理防御机制本身越原始(原始的防御机制是指童年生活经历所形成的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可以说是原始防御机制的本质。)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辑方法越远,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在生理上,心理防卫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过分或错误的应用心理防卫机制可能带来心理疾病。

现今“80、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耐挫能力、独立能力、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均较差。他们有较强的个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从而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恋爱等方面产生许多矛盾,不时引发出许多心理问题。所以,辅导员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人们应付心理应激造成的压力,适应环境而使用的一种策略。大多在不知不觉地运用,可以使人们减轻由于心理压力或挫折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这是一种在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方式。心理防卫机制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辅导员可以在开设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中,向学生详细介绍心理防卫机制有关知识,教会学生在遇到各种挫折或矛盾时,如何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保持心理的相对平衡和良好的心态。如对于正在忍受精神痛苦折磨的学生,让他离开眼前的情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暂且丢开一切,寻求快乐的地方,或去唱歌、跳舞,或去旅游。这样,可以使悲伤或愤怒的情绪,转移

(下转第193页)

上一篇:浅谈太极思维的教学价值 下一篇: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