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阅读]高考必备古代文化常识

时间:2022-03-21 08:54:04

[古代诗人阅读]高考必备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的范围相当广泛,天文地理、科举官职、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等都包含其中。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对解释字句和理解内容很有帮助。现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文化常识,作简要说明并归纳整理。

姓名称谓

1.谦称:主要用家、舍、愚、贱、敝、鄙、小等自谦,如“老臣贱息舒祺”(《触龙说赵太后》)。帝王自称朕、孤、寡人,臣子称臣、仆、下官,女子称妾,如“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烛之武退秦师》)。

2.敬称:主要有称对方的字、号、斋名、谥号、庙号,如“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伶官传序》)。称对方的官名、爵名,如“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用令、尊、贤、贵、高、玉、大等敬辞表尊敬,如“恐太后之玉体有所隙”(《触龙说赵太后》)。其他朋友尊长称公、卿、君、大人、夫子、足下、子、媪、执事等,如“今急而求子”(《烛之武退秦师》),“夫子哂之”(《侍坐》)。

3.贱称:主要有竖子、小子、黔首等,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小子无所谓”(《孔雀东南飞》),“以愚黔首”(《过秦论》)。

4.特称:“从”表叔伯关系,“先”表已逝的尊长。如“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

官职科举

1.官职:表授职的有拜、除、授、补,表升职的有迁、擢、升、陟,表降职的有黜、谪、贬、罢、左迁,表调动的调、徙、改、转、放、出、移,表到任的有就任、下车、视事,表主政的有知、用事,表离任的有乞骸骨、致仕等。如“拜臣郎中”“过蒙拔擢”(《陈情表》)、“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予出官二年”(《琵琶行》)、“赵太后新用事”(《触龙说赵太后》)。

2.科举:表征辟荐举制的词有征、举、辟、召、察、荐等,如“察臣孝廉”(《陈情表》)。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者分别称生员(俗称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如“举臣秀才”(《陈情表》)。其他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称“童子”“童生”,如“操童子业”(《促织》),落榜称下第,如“应举下第”(《柳毅传》)。

3.学校:古代学校有地方学校“庠”“序”,如“谨庠序之教”(《齐桓晋文之事》);有最高学府“雍”“太学”(也称“国子监”),如“援例入于北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学校的教育人员有司业、博士等,如“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地理方位

1.地区行政:如“中国”指中原地区,“江表”“江东”“江左”指长江以南地区,“关中”“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九州”“八荒”“四海”泛指中国,“郡”“路”“县”表行政区划。如“莅中国而抚四夷”(《齐桓晋文之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烽火扬州路”(《京口北固亭怀古》)。

2.山川关隘:如“江河”专指长江黄河,“山东”指崤山以东,“五岳”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3.方位: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登泰山记》)。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淮左名都”(《扬州慢》)。天地四方称“六合”,如“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宗法礼俗

1.宗法

(1)庙堂:太庙指天子的祖庙,如“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伶官传序》)。历代帝王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后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如“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在庙堂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如“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2)排行: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如“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

(3)伦常:尊敬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礼俗

(1)冠礼:古代男子在20岁时,把头发结起来,举行加冠仪式,叫“结发”“弱冠”“加冠”,表示成年,如“结发同枕席”(《孔雀东南飞》),“冠者五六人”(《侍坐》)。

(2)婚礼:女子出嫁叫适、归、于归,女子回娘家省亲叫“归宁”,如“吾妻来归”“吾妻归宁”(《项脊轩志》)。

(3)丧礼:丧礼中穿一周年孝服的人称“期”,穿九个月或五个月孝服的人称“功”,一般指关系较近的亲属,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4)宾礼:九宾,古代外交中最隆重的礼仪,由九名宾相接引宾客上殿。如“乃设九宾礼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见面礼称“质(贽)”,如“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5)尊卑:车座上以左为尊,如“公子从车骑,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朝堂和官位上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如“位在廉颇之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次之南向,次之北向,次之西向,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历法天文

1.纪年:有干支纪年法,如“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王公年次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蔺相如列传》)。

2.纪日:有干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特定称谓纪日法,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月末叫晦,如“七月既望”(《赤壁赋》)、“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记》)。

3.纪时:有十二时段纪时,即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如“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十二地支纪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午战于彼,未还于此”(《柳毅传》);更鼓纪时,如“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记》)。

4.分野: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划分地面区域,某个星宿对着某个地面,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如“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滕王阁序》)。

上一篇:[写作]考场作文审题四法 下一篇:[现代文阅读]传记类现代文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