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探究

时间:2022-03-20 09:52:5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效的练习设计教学措施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80-02

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显然已经跟不上社会和时代的步伐。现代教育必须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新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时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应当是能够促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故此,课堂教学创新和改革时必须应当进行的,而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正是实行教学改革的主要手段。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每次期末考试都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对于很多简单的问题,学生们都给做错了,而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却有学生能够解答出来,虽然并不完全正确,但充分说明了学生的基础功底,可是为什么对于这些简单的问题却屡屡出错呢?教师就这个问题问了很多学生,而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都说是没看清题目或者没仔细阅读题目就做题造成的,教师考察学生关于这些题目的知识点,学生们都能够很熟练的回答出来,那为什么在做题的时候却会出现错误呢?此外,对于一些开放性试题,很多学生的卷面都是空白,即使第一个小问题非常简单也不愿意尝试,也就更不用提创新了。面对这样考试情况,教师产生了困惑:为什么很简单的基础题总是出现错误,中等题基本不出错,而创新题没人做呢?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开展了一次数学教学调查,除了在自己课上观察学生的表现外,同时也积极听其他教师讲课。通过一个月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都非常机械,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释完全按照课本方法讲解,缺乏创新,而学生们虽然认真听课,但在教师提问时却都很沉默,课堂气氛沉闷,即使到下课的时候,有一些学生也非常沉默,要么趴在桌子上休息,要么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也显得无精打采,对于课堂上教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而且错题较少,由此使得教师认为学生都明白了、听懂了、学会了,于是就不再进行其他教学拓展,但在考试的时候却把学生的学习情况都真实地反应了出来。很多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虽然中等难度的题目做起来较为顺手,但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平时听讲过程中记录教师讲解的教学方法,然后照葫芦画瓢做出来的,只是简单地套用数学教学方法,并没有从实质上掌握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由此导致学生最终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难以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策略

1.课前练习设计。课前练习设计在于促使学生快速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教师对学生制定的任务表为:第一,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等时尚的一些基本性质;第三,去括号需要遵循的法则是什么;第四,去括号的时候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哪里;第五,一元一次方程和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有什么样的衔接关系;第六、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发现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学习重点,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便能够抓住重点,认真听讲。这些任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预习方向,同时也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促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可以温习旧知识,从而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2.课堂练习设计。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在上课之前,学生们已经根据教师的要求预习了关于三角形的各项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对此,教师提出了问题:“同学们在预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得出了什么结论呢?”有些学生说道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是相等地方,有的学生说道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是相等的,教师又问道还有别的吗?这时学生们开始有些沉默了,都陷入了思考,教师明确了学生的预习水平,虽然掌握了新知识,但较为浅薄,并未深入,对此,教师引导学生说道:“如果三角形的任意一点到对面边上做垂线,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确保垂线平分对面的一条边呢?学生们在得到启发后开始认真画起图形来,很快便有学生回答道从两条等边组成的顶点向第三条边做垂线,于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逐步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所有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点,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课后练习设计。在完成课堂知识教学后,教师应当为学生留下空余时间进行知识巩固,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布置课后练习,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如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在讲课过程中已经强调了学习重点,学生们也都有所了解,在剩余的课堂时间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练习题,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解题步骤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出的练习题要具有针对性,如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两个根、无实数根,对于解题方法主要包括配方法、分解因式法、公式法和韦达定理,每一种情况布置一个习题,对于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则布置两个,以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熟练掌握。大多数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基本上都能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学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对于课后练习的布置,虽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督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对于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却有重要作用,应当进行教学强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4.练习设计总结。教师应当深刻剖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情况采取有效督促措施,如有的学生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透彻所致,教师可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课后为学生选择一些代表性强的习题,题目在于精而不在多,以免导致学生最后失去动力,敷衍了事,这样就更难达到教学目的。有的学生因为粗心大意,由此使得会的题也变成了不会,对此教师应当专门为这类学生布置一些障碍性较强的习题,在学生屡做屡错的情况下进行反思,实现屡错屡做,最终做对题目,并学会认真观察,细心阅读的状态,以有效强化学习效果,避免出错。对于学习过的知识,教师还应当督促学生及时进行总结,每个学生可以准备一个错题集或者记录本,对于容易错、不理解、掌握不熟练的定理、公式、题型等都可以记录上,然后要求学生经常翻看,不能记录后就只当摆设,一定要不断复习,以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对于总结出的重点知识,也可以记录在本子上,通过累积,充分了解教材上所有的重点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课堂练习设计,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对此,教师应当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绍楼.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0,(12).

[2]潘存秀.浅谈初中数学理想课堂中有效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3]谭本周.应对初中数学课堂变革的“六性”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4]易秀珍.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6).

[5]郑剑领.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1,(33).

[6]袁少忠.初中数学的自主与创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Z1).

上一篇:一个Lagrange中值定理问题的变形与推广 下一篇:生态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