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探微

时间:2022-03-20 09:44:05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探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势必要进入课堂,要想真正使其成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必须要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问题,主要从两大方面的内容展开:第一,信息技术为什么要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从三方面论述其原因:音像内容同语言内容的不同步;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不同步;审美价值取向的不同步。第二,信息技术如何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从四方面进行论述:目的的整合;主体的整合;内容的整合;过程的整合。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语文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09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它能够高密度、大容量地对学生进行信息传输,它能够通过直观、生动、新颖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也将成为语文教学和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于是,如何遵循语文教学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真正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现代化服务,便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从笔者接触的一些课件和课堂操作来看,使用效果理想的并不很多,许多课件存在明显的不足甚至在许多方面有程度不同的不同步现象。

一、为什么要整合

首先,音像内容同语言内容的不同步

声音和图像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它们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的优势所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服务,主要途径就是语言和音像之间的转换。通过必然而有效的转换,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应用,提高语言的素养,帮助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操作。然而,这种转换必须是等质的,否则其结果便会与目的相背离。这就要求我们制作课件时,对转换的课件内容和音像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在语言内容和音像内容之间找到最佳的转换对象。笔者看到一个《荷塘月色》的课件,画面形似而神不似,并没有把读者带到那种“淡淡的哀愁”中,反而给人一种愉悦、兴奋的感觉。这种音像内容与语言内容的不同步,很容易破坏应有的教学情境和质量,对学生感受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也会起干扰作用。

其次,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不同步

显而易见,在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之间,前者是目的,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前者是主,后者是次。其实“辅助手段”这个名词已经说明了问题。我们在具体的语文操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和体现这一思想。可是不少课件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恰当。有的手段与目的没有服务关系,互相脱节;有的为手段而手段,音像的使用没有必然性,更没有带来教学效益的提高;有的喧宾夺主,手段成了主体。我们见到不少课件音像听读时间大大超过了语言操作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对语文课的性质和特征缺少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语文课永远是语言实践课,无论使用什么手段也不能改变这个性质,它的特征是一切训练都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体,同时以语言为中介,而其他中介都必须为之服务,而不能相反。笔者的同事做的一个《岳阳楼记》的课件,内容都是岳阳楼的画面,造成画面代替内容的现象,学生确实感到新鲜有趣,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得到语文方面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已不再是语文课,而成了音像欣赏课。德国教育家发现,有语言障碍的德国儿童越来越多。他们认为这与儿童音像接触越来越多,语言实践越来越少不无关系。一位德国教育家说“尽管孩子们在电视机前可以看到玫瑰,但却闻不到香味,也不能用手去摸。这样一来,刺激儿童感官、运动机能和语言发育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这告诉我们,用过多的音像阅读代替语言阅读是极为有害的,语文课必须始终坚持以语言阅读为主体。

第三,审美价值取向的不同步

毫无疑问,语文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这一价值的意义的实现有它的优势。但语文课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来自于它所选用的作为听说读写教学对象的语言材料以及整个操作过程。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说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帮助语文教学实现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同时又可以展示出他自身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这需要我们在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时候,必须充分注意,不能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本身的审美价值混同于语文教学的审美价值,更不能以前者代替后者。文学形象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简单地以音像手段代替、省略或缩短学生的阅读过程,其实就是剥夺了他们进行阅读再创造的机会,扼杀了他们这方面的才能,即使再好的音像手段,也不能完全达到自身阅读从语言品味中所达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音像手段对课文的解读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甚至能把课文内容很直观的展示出来,但小说语言的精彩美妙,结构的精彩安排,不通过语言的认读,都是无法深切体会的。所以将小说改编成影视鲜有超过原著者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则要求在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语文教学本身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而不要迷恋于音像所造成的审美效果。

二、如何进行整合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关键在于计算机辅助手段和语文教学本身的整合,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目的的整合

运用CAI课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消化知识、强化训练,最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素质。课件的设计要充分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服务于课堂教学。课件的使用要避免哗众取宠或华而不实,真正有助于学生获取信息和提高素质。必须将使用辅助手段的目的绝对服从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而不能两者分离,尤其不能凸显使用辅助手段的目的,以致妨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用而用,为展示硬件设施,为卖弄现代技术,都只能有害于语文教学。强调语言实践是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计算机辅助手段的使用,必须服从于这个规律,必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根本目的服务。

2. 主体的整合

在CAI 运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件的辅助作用不会改变。不能以课件的简单呈现来代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启发和诱导,更不能因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而忽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思考、理解和反馈。尽管教学中对某一语言现象的理解和大量的语言实践是在课件的辅助下进行的,但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训练活动、实践活动和反馈活动仍要有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切忌出现教师和学生跟着计算机转的现象,一定要解决好课堂教学中人机关系的融合问题。

3. 内容的整合

无疑,计算机辅助手段的使用能够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为形象、具体,能够丰富、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但这比之于常规教学所增加的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只有将这增加的内容和语文教学本身的内容进行恰到好处的整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效果。也就是说课件的设计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或重知识传授,或重技能训练,或重能力培养。强化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言训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语言能力或语用能力。

4. 过程的整合

有时候,单看某一个课件质量确实不错,可一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效果就不很理想。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过程和方式同课堂教学的流程整合的不够。可见,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并不是追求课件的质量,还要更加注意课件本身的使用过程和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努力寻找两者结合的最佳契合点。笔者做过一个课件《麦琪的礼物》,课件本身很简单,先为同学展示一组小说的情节照片,帮助同学回忆情节结构,然后请同学依据所提供的情节照片复述课文,既检查了预习,又训练了同学的复述课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个课件配以音乐《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理解小说的主题,欣赏情节特点,收到了很好的欣赏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势必要进入课堂,要想真正使其成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必须要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弥河初级中学 262501)

上一篇: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