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问题化教学设计策略

时间:2022-03-20 06:00:38

初中英语问题化教学设计策略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新课程也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创新意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不快。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以下就问题化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通过问题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学生不仅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且还能得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接触比较多的实际问题,容易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学习埋入伏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从激发求知欲、编制口诀、让学生自制教具、自编短剧及开展合适的竞赛等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习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出问题

学生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必须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找准教学活动的起点,例如:在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增长点,以旧引新,符合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规律。当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 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了,并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扫清了障碍。最终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及与旧知识的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让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以网络化、结构化的方式呈现。

(二)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搭建台阶设计的问题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就像是“脚手架”, 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搭起一个个台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把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向深入。例如我在教学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之后,学生在相互协作中较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联想

在学会新知识后,对新知识的归类整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就是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眼前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在教学中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学会使用一个句子结构之后,提醒他们进行联想:它和我们学到过的那些结构是同类的?学生很快就想到了许多类似的句子结构,教师便自然地和学生一起把这些结构归成一类。“自由联想”策略的使用不仅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还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自主建构知识框架,为新知识“安家落户”。

三、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究学习实质就是生成问题、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能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 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例如根据问题给学生一个思考和质疑的空间,他们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思考分析,不断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先对概念提出质疑,通过学习书本上的材料解决了问题,在答案中学生又发现新的问题,通过阅读课本中的材料学生又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紧接着,这又引发了学生新的思考。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进行了“头脑风暴”,开展了辩论。这时,教师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学生又可以发现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发表了各种见解。这样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主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求知状态,不断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设计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下。例如,在上新课前一天让学生去网上或图书馆里查一下资料,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在上课时进行交流。有些问题不是学生一句话就能讲明白的,它需要学生查找信息、分析信息、对信息群进行归类整理后才能阐述清楚的,因此,这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究空间。但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在内容上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水平:一是学生实际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落在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在形式上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 地认识客观事物,并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加以研究说明。

上一篇:做好领路人 还学生舞台 还学生舞台 品优美旋律 下一篇:关于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