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时间:2022-03-20 04:43:04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再现为终极目标,过分强调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和任务,导致教学组织形式僵化,缺乏开放性,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低,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因此如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学教育是整个教育序列中最关键的一环,它在终身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社会呼唤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的今天,把目光聚焦在中学阶段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上尤为重要.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加强和改进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是培养创新的基本途径.根据我校的实际条件,把学生分成2~4人小组,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验证或探索化学结论,鼓励学生改进分组实验,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设想或设计进行实验.为此,教师可增加学生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布置化学实验题,增设化学实验习作课,变实验习题为探索性实验,开展化学实验研究课题活动等.一开始,在每次实验时,教师可先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阐明实验目的,然后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设计这个实验,或提出改进现有实验的建议,再让学生自己实验.慢慢向提供条件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过渡到以引导他们抽象出化学概念,概括出化学规律.

二、深化和扩充化学实验习题

开放性化学实验题、跨学科问题以及中考化学实验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和作用,明白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的发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化学实验问题,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深化和扩充化学实验习题,可以沟通不同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使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机敏应变.对于跨学科问题而言,课标在强调学科内部综合的同时,更强调学科间的相关内容的渗透、交叉和融合.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关心社会生产、关心生存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跨学科问题的切入点教学,从特征切入,使学生从中悟出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实现各学科间知识的自然过渡,实行开放式的多学科渗透,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设计探究式问题,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

在当代人才的多种素质中,有决定意义的是能及时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和高度应变的创新能力,而应变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是思维的最高层次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教师自己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对错误的要善于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受到锻炼.

四、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

力的一些思考

1.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已是当务之急.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是对学生真实的学习规律的追寻,而且也是对学校课程本质的反思和探索.教师必须尽快转变陈旧滞后的教育思想,改变学生的被动、单一、机械的学习方式,实现探究性、实践性、主动性的学习.

2.科学探究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知识.以学科和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按公理化的体系,用成人的逻辑将整理好的知识呈给学生,必然造成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贮存的学习习惯和方式.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探究过程中的方法和步骤也由学生自主确定,结论也多由学生自己归纳推理后得出,所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科学探究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间互相配合,相互交流,相互激发,使得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此外,小组间还要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价别人和被别人评价,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活动为中心,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一些化学新知识和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上一篇:当前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农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